种“甜”人生活甜蜜蜜


    炎炎夏日,笔者走进地处偏僻山村的上思县在妙镇有生村新胎屯,但见小小的村庄被葱绿的蔗海包围着,一栋栋洁白整齐的“甘蔗楼”格外靓丽,村民的庭前院内停放着各式的摩托车,还有“南骏”汽车和铁牛,村民老老少少脸上绽放着笑容,到处充满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气息。

    新胎屯位于上思县的西部,是一个只有40来户农家,200余人口的小山村,全屯有200多亩水田,1000多亩坡地。由于过去搞单一的粮食生产,加上水利不过关和水田的土质较差,生产效益极低,村民生活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新胎人围绕脱贫致富目标,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将过去的种田改为种“甜”,即大力开发荒山坡地发展甘蔗生产,以此增加村民的家庭经济收入。村民通过甘蔗种植,腰包渐渐地鼓了起来,生活也逐步得到改观。尝到了种蔗致富甜头的新胎人,近年来又将部分水旱田调出来用于改种甘蔗,不断扩大糖料蔗生产规模。目前,全屯种蔗面积达900多亩,实现了人均种蔗4.5亩、年产糖料蔗25吨和年创纯收入4000元的目标。一些村民不满足于现状,还根据自身优势到附近村屯承包土地扩大甘蔗规模种植。村民香来军于2001年春与平标屯承包了30多亩土地,将甘蔗种植面积扩大到了80多亩,年产甘蔗总量保持在400吨以上,年创纯收入达5万多元。

    随着甘蔗生产的大发展,新胎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进入新世纪以来,村民们纷纷对原来的土砖瓦房进行改造。目前,全屯已有70%的农户建起了“甘蔗楼”,即建有砖混结构楼房21座,户均建筑面积达160平方米以上。另有3户村民还分别到在妙圩镇和上思县城“进城”购买房地产,并建了2层以上的“小洋楼”。95%的农户用起了煤气灶,另有6户农家建起了沼气池,部分村民还合资到山上引来了天然的“自来水”,较好地解决了饮水难问题。全屯购有各式摩托车30多部,汽车7辆,铁牛2台。如今,新胎人家家有余粮存款,户户有彩电冰箱和组合“家庭影院”,他们的文化生活也跟城里人一样多姿多彩,日子越来越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