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北区:沃土上长出文化自信 乡村振兴有了“硬支撑”

  大寺镇南间村委那布村村民舞龙表演排练记者 梁生 实习生 邱佳思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乡风是乡村的印记。近年来,钦北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各村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扎实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传递和谐的正能量,增强村民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传统文化增强凝聚力

  走进钦北区大寺镇南间村委那布村,文化活动中心周边建筑物外墙上独具民族特色的墙绘随处可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文化活动中心大楼里,时而传出阵阵的欢声笑语,老人在下象棋,儿童在玩耍,其乐融融。广场上锣鼓喧天,两条腾空飞舞的巨龙,造型千变万化,村民们正在进行日常训练。据悉,村中舞龙舞狮队多次受邀参加钦州市或钦北区各种活动,曾荣获钦北区第四届狮龙争霸赛二等奖。

  村民韦永双常年在外打工,去年村里刚成立舞龙队时,他欣然加入成为其中一员。每逢村里开展文体活动,他都会专程从外地赶回家乡参加活动,不愿错过每一次特别的表演。韦永双表示:“大家聚在一起都是图个快乐、高兴,舞龙不仅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能增强村民之间的凝聚力,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促进邻里和睦,又丰富乡村文化。”

  那布村民风淳朴,团结和谐,文化活跃,人民生活其乐融融。

  目前那布村继承壮族许多优秀传统民族民俗文化,村中组建有舞龙队、狮子队、文艺队、篮球队、壮族山歌队、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斑鸠舞队。这些队伍经常为村里和十里八乡的群众送上丰富的文化食粮。逢年过节,那布村都会举办舞狮子、唱彩茶、搞晚会、文体比赛等文化活动,有很好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底蕴,被列为“自治区级文艺村”。

  那布村通过上级支持、企业赞助、村民支持等方式自筹资金举办民俗活动,每年活动都有数千群众参加,村中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和谐、文化体育活动,积极传递正能量,广泛宣传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在钦北区乃至钦州市都收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文化乐民提升幸福感

  唱歌、跳舞、健身、嬉戏……每到傍晚时分,在钦北区小董镇那学村文化活动中心广场上就格外热闹。“原来可不是这样,村民都没处去。现在好了,村里建起了小广场,大家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那学村文艺志愿者队队长邱永进感慨地说。

  邱永进是文艺志愿者队的发起人,以前她在广东打工时学会广场舞,发现村里极少有娱乐活动,闲暇生活十分单调,于是在2013年成立第一支文艺志愿者队。目前村里有两支文艺志愿者队,成员有20多人,年龄最大的已年过七旬。如今她们自导自演的作品超过200多个,包括小品、歌曲、舞蹈等,作品灵感都来源于生活。

  邱永进说,她印象最深刻的节目是小品《禁毒》,主要讲述一位村妇其丈夫滥赌成性,后又染上毒瘾,戒不掉后被抓入狱的故事。这一节目曾经让她演到落泪。还有歌曲《那学旧貌变新颜》,这是她们在2013年编的歌曲,歌颂那学村的美丽蜕变。“我们文艺队并不是专业的,大家闲暇时就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现在村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近几年来,那学村通过上级资金扶持、村民自发捐款、投工投劳等,建成两个文体活动中心、6个篮球场。村里逢年过节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村民告别多年来聚众赌博的陋习。文艺志愿者队到各自然村举办晚会演出,以快板、小品、诗歌、舞蹈、现场抽奖问答等形式,宣传三农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村民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村风民风乡风好转,群众参加各种活动和义务劳动热情高涨。

  2014年,那学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该村以此为契机,营造互帮互爱、守望相助的良好社会风尚,依托公共文体服务中心、农家书屋作为文艺志愿服务主阵地,通过送、帮、教、建等多种形式开展自编自演小品、采茶、舞狮表演、形成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志愿服务品牌。

  钦北区在开展“美丽钦州·幸福乡村”活动中,通过挖掘文化资源,厚植乡村底蕴,激发乡村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柱和文化滋养,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