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远镇是宜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宜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地处河池市东大门,宜柳高速公路、金宜高速公路、323国道、宜忻、宜罗二级公路、黔桂铁路穿境而过,镇北绕龙江,西北与怀远镇、同德乡相接,东与洛西相临,南至西南与石别、北山交界,北与刘三姐乡毗邻。全镇总面积3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3542人,其中农业人口70685人,非农业人口72857人,民族有壮、汉、仫佬、瑶、苗等,操宜州官话为主。
产业情况 庆远镇以发展甘蔗和桑蚕两大产业为支柱产业,以巩固和发展基地建设为依托,发展蔬菜、水果、淡水养殖等特色产业,向农业产业化、优质化发展。全镇耕地总面积60995亩,其中水田40635亩,旱地20630亩,2008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9万亩,粮食产量22.1万吨;甘蔗种植面积5.4万亩(含开荒地),产量19万吨;桑园面积2.45万亩(含开荒地),年产鲜茧4551吨。现以形成了宜畔、岭坪村等糖料蔗基地,山湾村优质桑蚕基地,王家甫、李家甫优质葡萄基地,沙岭、龙塘、良山冲、宜畔、廖村蔬菜基地,沙岭、苏村淡水养殖基地等五大示范基地,有效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庆远镇工业在宜州市各乡(镇)中一直居领先地位。庆远镇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百企入宜"战略,依托工业园区,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充分发挥庆远所处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工业、农业、商业兼具的特点,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用产业化的方法提升农业,以发展民营经济壮大农业,努力促进工业、农业、商业的协调发展。2008年落户庆远的项目有 16 个,总投资34005万元。镇内有企业6491家,其中工业企业917家,工业企业从业人员8454人。
民俗文化 庆远镇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彩调、桂剧等极具地方特点。该镇组织有庆远镇"刘三姐"业余艺术彩调团,保留节目有《刘三姐》、《王三打鸟》等传统剧幕。庆远镇居民喜爱唱山歌,每逢节日,群众们便会像赶集市一样集中在山坡、河边或林间进行对歌,有赶歌圩的说法。重大的歌会有"三月三"歌会和"中秋节"歌会,现歌圩常设在城区的公园内。传统的民俗活动还有端午节的龙舟赛、春节的抬阁顶马、舞狮等。民间小吃有豆腐圆、红薯窑、玉米粥、狗舌馍、生炒田螺、螺狮粉、李贵凉粉等。
特色旅游 庆远镇历史源远流长,风光怡人,其境内名胜古迹甚多。白龙公园位于城北白龙社区内,公园历史悠久,环境幽雅,保留有唐宗以来的摩岩石刻60幅,是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其中以全国唯一幸存的太平天国诗刻--石达开将士对唱和诗石刻最为出名,园内会仙山有白龙洞,洞内有全国最早于宋绍圣五年(1097年)的"五百罗汉名"石碑刻。山脚建有纪念诗人黄庭坚的"山谷词"及黄庭坚衣冠墓。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胡耀邦、李铁映都曾到此园游览。南山龙隐洞古碑荟萃,是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和历史的珍贵史料。南山寺有清代摩岩石刻寿字碑,字高4.2米,宽2.3米。九龙山有万去谷,丹霞贵晚,九龙洞诸多古迹。龙江南岸边存有明惠帝亲笔"泣血"二字刻石。北郊天门拜相山有宋三远冯京祖墓。城东有美籍加拿大人陈法言建造的神音堂等。
休闲娱乐、观光的场所有城北刘三姐音乐喷泉广场、水上石林、马安刘三姐故居、中山公园、文庙公园、三门寺等。刘三姐音乐喷泉广场占地23.65亩,喷泉喷射最高可达30米。广场建有13米高的纯汉白玉制作的刘三姐的塑像和数百米长的大型线雕壁画《刘三姐》。广场左依雄伟壮丽的南蛇山,右靠小巧秀美的宜山(宜山县以此山得名),前面是蜿蜒而过的龙江河。1999年在城中黄金地段重建中山公园。修复中山纪念塔和古建筑八角楼,增建孙中山先生铜像一尊,整个公园占地7400平方米,是爱国议教育阵地之一。水上石林景区位于庆远镇境内龙江河段,全长近10公里,全程可坐游船观赏。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餐饮业的高速发展,目前境内建有以君怡大酒店为代表的高级旅馆十多家。
特产 庆远镇物产丰富,除水稻、玉米、小麦、黄豆等粮食作物外,同时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还是广西商品粮、蔗糖、沙田柚、桑蚕和鱼类生产基地。其土特产主要有沙田柚、果蔗、桑蚕茧、槟榔芋、扁柑、甜杨桃、黑豆、乳鸽、油鱼、船丁鱼、龙江芝麻剑鱼、黄蜂鱼、古龙梨等。野生动物有麝香、穿山甲、蛤蚧、果子狸、蛇类。牛肉条也是地方特产之一,它沿用了壮族古老的配方,原始的腌泡熏烤制作,风味独特,悠悠留香。
其他亮点 每逢重大节日,庆远镇积极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镇文艺队、篮球队、龙狮队、台阁顶马、民族婚俗、小龙队等文艺团体,踊跃参加河池市、宜州市举办的多种活动和比赛,均取得骄人的成绩。此外,还多次承办宜州市的大型活动项目,深受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极大的推动了庆远与外界的关系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