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硒与人体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尹雪斌指出:“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应重点开发名特优富硒农产品,提升品牌价值,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只有快速提升特色品牌价值,对农民增收入,企业增效益,才能为推进特色生态农业的飞速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同时,他还指出:“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国土为国际公认的缺硒区,全国有将7亿人硒摄入量长期严重不足,全国人均硒摄入量仅为36微克/天,明显低于中国营养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最低推荐值每日50微克,不到日本、美国的1/3。”他和我国营养学会名誉会长、营养专家于若木共同呼吁“要像抓补碘一样,抓好全民补硒工作。”
2006年12月23日,湖南省启动全民补硒工程。2009年11月30日,袁隆平院士为湖南省全民补硒工程办题词:“打造富硒湖南,推进全民补硒。”省老科协副会长、原省科技厅厅长潘奇才也多次撰文称:“硒是肝脏的保护神,”“硒有抗癌之王的美称,要抓紧抓好补硒工程。”
为此,我们组织一班人,查阅资料,召开多次有关专家座谈会,并撰写了此文。
一、开发天然富硒农产品的重大意义
开发天然富硒农产品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开发天然富硒农产品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以及建设新农村的需要。
解决“三农”问题,除了依靠国家的相关惠农政策外,更重要的是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走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的路子。有关专家指出:富硒农业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创意农业,是当前和今后现代农业向高端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开发天然富硒农产品,就是抢占发展特色农业的制高点。
开发天然富硒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富硒农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价要高于一般农产品的30—50%。富硒大米的市场销售价为5.6元/公斤,比同类大米的价格高出33%,富硒茶比同类茶的市场销售价高出40%,富硒蜂蜜比同类蜂蜜的市场销售价高出33.5%,富硒鸡蛋与同类鸡蛋的市场销售价高出50%。
2010年8月23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从富硒到富民、富硒农业方兴未艾”。介绍江西丰城从2007年以来,从发现富硒资源,到规划富硒产业,开发富硒产品,走出了一条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高效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之路。丰城开发的富硒大米在香港卖到36元/公斤,一枚鸡蛋进入超市卖到5元。丰城被中国营养学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授予“中国生态硒谷”。丰城通过开发富硒农产品,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冲击着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民重新发现了自己脚下土地的价值。
我县水稻专家王子立试种的富硒水稻“映山红1号”和“映山红2号”,已经亩产达到500—600公斤,按现在的市场销售价,每亩可以增值910元。如果像江西丰城,我县开发富硒水稻10万亩,全县农民一年可以增收0.91亿元;扩展到开发富硒玉米、富硒红薯、富硒蔬菜、富硒柑桔等,全县一年至少可帮助农民增收1.5—2亿元以上。
原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2007年11月20日在中国·湖南第九届(国际)农博会展出的粒粒晶米业公司“明星米—富硒米”时指出:“要通过高科技,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开发天然富硒农产品就是增加我县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2、开发天然富硒农产品,促进全民补硒是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
中国农业科学院陆肇海研究员是我国研究富硒农业的首席权威专家,他从事这方面研究长达40多年,他曾指出“我国是一个缺硒的国家,而人体40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均与人体摄硒量不足有着直接关系。体内硒元素的缺乏将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肝病、肿瘤、糖尿病、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等各种疾病的发生”。中国医学科学院于树玉等教授,对中国8个省24个地区人群血硒水平与癌症死亡率进行了相关研究,他们选择2015例男性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但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进行补硒与不补硒的对比试验:一组(1112人)补硒,另一组(953人)不补硒。观察2年,结果表明:补硒组血硒水平显著升高,肝癌累积发病19人。不补硒组肝癌累积发病41人,相差2倍多。这项研究结果得到国际共认。
世界卫生组织也向全世界宣布:微量元素硒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并认定硒元素是“抗癌之王”;人应该像摄入蛋白质一样,每天必须摄入50—250微克硒。中国营养学会首席专家于若木指出:“中国72%的地区缺乏硒,为了中国人的健康,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这件事。”通过天然食物的有机硒来补充是最科学的选择。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今天的癌症就像感冒一样常见,国家卫生部2007年公布,我国城乡居民恶性肿瘤超过心脑血管病,成为中国居民的首要死因,为此,中国人的健康和身体素质应该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警觉和密切关注,不能让“东亚病夫”的悲剧重演。科学已经证明,硒具有强大的人体生物学功能,它能解毒、防癌抗癌,保护心血管和心肌健康,而人体实现更直接、更安全、更持久、更高效的补硒,食用富硒大米、油料、果疏和禽畜的农产品是最佳的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的关键时刻,国民不能满足于吃饱,更要吃得好,吃得健康。
二、我县开发天然富硒农产品条件成熟
1、外部环境好
1957年,德国科学家施瓦茨发现硒以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国际上为此设立了施瓦茨专项奖。1973年,联合国卫生组织宣布,硒是人类动植物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因此,研究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成为世界各国的热门话题之一。世界著名科学家欧德蒂博士指出:“硒像一颗原子弹,量很小很小,作用和威力很大很大。人们对硒的利用,将对人类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硒热也正在中国兴起。早在1968年至1976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安全首席科学家陈君如,就在东北和江苏等地从事硒与克山病的研究,并于1984年获得国际上施瓦茨奖。从90年起,中国医学科学院于树玉教授也对硒与人体健康进行研究,1996年获施瓦茨奖。
2005年5月,上海大学科技园区创建了国家级四通纳米技术港有限公司,正式生产“硒旺”产品。
湖南省启动全民补硒工程,设立办公室;袁隆平院士为湖南全民补硒工程办题词后,富硒地区开发天然富硒产品,贫硒地区抓人工补硒,硒热潮正在国内兴起。
2、我县条件优
一是富硒土壤面积大。
根据我县第二次土地普查农业区划报告集(1984年)和省地质局四○三队等多家地质勘探队的踏勘和普查地质报告表明:慈利县富硒土壤面积大,硒含量高。其分布在奥陶纪、志留纪和第四纪的红土层,其深度达800米。据外地对这些岩层的土壤化验分析,以上土壤都富硒,且同一地层中相同母岩及母岩上发育的土壤的含硒量相近,生长在这些土壤上的植物都是富硒植物。
就面积和分布情况来讲,页岩层土地面积和红土层土地面积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7.9%和21.2%,总面积约28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2%,分为三大带,即
南大带:从苗市、零溪、朝阳、二坊坪、景龙桥、龙潭河至高桥。
中大带:从零阳镇、岩泊渡、宜冲桥、甘堰、阳和至许家坊。
北大带:从杨柳铺、东岳观、通津铺、杉木桥、象市、江垭、赵家岗至三官寺,加上从国太桥、庄塔、三合口、龙潭湾的一小带,共25个乡镇的部分土壤是富硒土壤。有了这些富硒土壤,就为我们开发天然富硒农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以王子立同志为首的水稻研究所开发富硒大米已经起步。
2007年12月10日,县水稻研究所选送慈利种的4个稻米样送到省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所检测,含硒结果是:映山红1号(红米)为15.5微克/100克;映山红2号为10.5微克/100克;湘中糯1号为22.3微克/100克;培两优慈4为10.5微克/100克,均高于普通籼米含硒量的1倍以上(普通籼米为2—7微克/100克),属于富硒含量高的优质营养大米。
2009年11月27日,县水稻研究所在零阳镇十板村五组和万福村一组各取土样一公斤,送湖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所检测,检测结果为:十板村五组土样含硒0.97毫克/1000克;万福村一组土样含硒0.75毫克/1000克,均属高含硒土壤。
2008年、2009年,王子立的水稻研究所已销售天然富硒大米10万公斤,在广东销售价10元/斤;我县芙蓉超市销售2000多斤,销售价为5元/斤。由此可见,天然富硒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三、对开发我县天然富硒农产品的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硒是什么,硒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目前还只有知识界的部分人士知道一些,要让全县大部分民众都了解,真正像当年抓补碘那样抓补硒,抓天然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形成气候,形成规模。必须动用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特别是一些农产品开发企业要打响天然富硒农产品的牌子。
2、将开发天然富硒农产品列入“十二·五”规划和高科技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
3、建立组织。组建以王子立同志为首席代表的慈利县富硒农产品开发研究中心,吸收有关部门参加,组成一支开发队伍,选择有关企业或乡镇进行专项产品开发试验,研究开发技术,打造出我县天然富硒农产品品牌,使之逐步进入国内、国际市场。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