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冠名天下的南珠两千年前就在它的发祥地——合浦郡闪烁着璀璨夺目的光彩,称为"合浦郡御珠".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古合浦郡郡址设在徐闻讨网村一带,行政辖区囊括整个北部湾中国岸陆地区及海岛(现雷州半岛与广西合浦等地)。
汉代这里已是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设立多个御珠池,搜集南珠进贡朝廷。后由于监管御珠池的太监苛刻压榨老百姓血汗,贪污腐败的行为,激起珠民的愤忿和反抗。朝廷知悉此事,为平息工潮,旨令撒掉太监,珠民斗争取得胜利。当时进贡朝廷的合浦郡御珠闻名天下,于是冠名:合浦郡御珠,后世人俗称为合浦珠。
闻名天下的南珠——合浦郡御珠熠熠生辉,萌发出"合浦珠还"的典故。这合浦珠实在即古合浦郡御珠。由于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雷州路改为雷州府,合浦郡已在半岛消除。雷州半岛始成名,而合浦在今天是北部湾地区唯一存名的地方。后世人因合浦郡御珠名冠天下,将南珠称为合浦珠,因此也将南珠产地单纯说成合浦县。其实古今盛产贡品御珠的原产地在古合浦郡的雷州半岛地区,也包括广西合浦县,合浦县珍珠是其中一小部分。我们应还历史面目,为南珠产地证明:雷州半岛珍珠为合浦郡御珠。
一、独特天然条件形成南珠本质位于广东省西南地区的湛江市,遂溪县治西北,北部湾沿海地区,历史上曾经在此没置过扇沙县 (见《遂溪县志扇沙县置》)。但此一称谓,现在只有在历史文献中才能看得见其行政区域范围也模糊不清,唯独的是被东汉合浦郡太守孟尝称为"海出珠宝"的那片海,以及当地老百姓称为海底的珠母贝还在,并且一同见证一段将近几千年的历史。
这里除了气候、土壤、水质等等自然条件适合珠母的生长外,还有个独特的地理环境,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把浩瀚的南海隔开,现在半岛的西边称作北部湾。与北部湾相连,沿着半岛边缘向北延伸至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铁山满仓水域接壤秦时地属象郡,也曾有人称作象海,汉后,"海出珠宝"问世,因为在该海中间有一神奇的珠 沙海滩涂。根据当地"母种即 的方言,故历史文献均称"珠母海"."珠母海涨潮快,退潮也快,一昼夜间有两至三次潮汐。湾后中的各种微生物撮合这里的土质酸,被珠母贝吸收,使孕育,并且继续满足珍珠质的迅速增长,这就是:"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不一样的珍珠源流不一样的泥"——赤色火山灰土。
古话讲:"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时至今日仍未改变。何谓"南珠"呢?南珠是指产于我国大陆的最南端的珠母海珍珠。由于此地的内海于外海交会处,两边的地形,地貌恰似两只手抱大海状,因土著发音合抱的"抱"即是汉语"浦"音,故汉朝置合浦郡时即以此地名相称,历史文献也称"合浦珍珠".二、物以稀为珍贵 合浦郡产贡珠常言道:"物以稀为贵".此话仅说对一半,其实有些东西稀有并不贵,有些东西贵并不稀有。南珠与牛黄同是结晶体,都是稀有之物:但是南珍贵在于它除了众所周知的药用价值之外,还有不可多得的欣赏、收藏、装饰等价值。
若南珠与玉石相比,玉不琢不成器,但成器的玉赝品多。而南珠则不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与珍珠相比,能有珍珠一样真,除非是愚叟才被鱼目混珠蒙骗。即使是用珍珠贝壳雕刻成型各种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等图案,镶嵌在家具、工艺品、生活用品之上,也会满屋生色,光彩耀眼,日久常新。千年万年也不会褪色变质的。
美好的向往是人类共性,未得到珠宝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地欲得到它已经得到的人又想得到更多些,更好一些,如此欲望是永远都不会尽止的。有人说:"家里没有收藏珍珠不算富,人没有吃过珍珠不算贵。尤其是女士,即使吃过珍珠,未戴上过珍珠首饰,既不高贵也不算最靓".也有人说:"吃珍珠能有益健康,百利无一害,多吃会长寿".英女皇的皇冠上镶嵌着那颗珍珠是无价之宝;慈禧的陪葬品里有颗"夜明珠"也是无价之宝。除此之外就是湛江市(即古合浦)所属扇沙县村民的祖先在珠母海——珍珠湾(旧称"还珠湾")捕获一特大母贝,土著人习惯把靓的母种称为 贝,故又叫珠 贝,或珍珠螺(下同),在其体内发现一颗会走的珍珠也是无价之宝。因为人类第一次发现此珠是在碗头(方言:①碗内:②比现在的食饭碗稍大,一般家庭用来盛汤或菜的盆)中走,当地人又叫"走碗珠"或者"走盘珠".宋人沈怀远《南越志》载:"珠有九品,寸五分以上至寸八九分者为大品:有光彩,一边小平,似覆斧者名珰珠;珰珠之次名走珍;走珠之次为滑珠……"由此可见,古合浦郡扇沙人的祖先所捕获的走珠集珰珠、滑珠于一身,可谓珠中的极品,难怪古人世世代代都把它称作宝(见《后汉。孟尝传》),殊不知,后人为了得到它,拥有它,却引发千年争夺奇闻,同时,也为中华民族文化,种下了一朵万代奇葩。
史书载:"秦以前,五岭之南的仓吾、南蛮、南瓯、产里、越骆雕题等等南越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是久合必分,久分必合". "自岭而南,当唐虞三代属蛮夷之国"(见《通考,与地考。南越》)在《逸周书。王会解》关于南方各国向商朝进贡特产一事载"请令以珠玑、玳猖向周成王进贡".三、合浦郡珠产地 闪耀南珠文化历史的车轮总是无情的,它恰似合浦(抱)潮流滚滚向前,潮流是任何人都无法抵挡的,新岁月也必要代替旧时代,但是今合浦不能代替古合浦,今传《合浦还珠》也不能代替"去珠复还"——"珠还珍珠湾".因为扇沙人的祖先不但给他的子孙留下一颗会走的珍珠;留下一个不知年代,祖祖辈辈用它供奉珠娘用的香炉;留下一个响应称谓的绿祖母(玉枕);留下一片古海——珠母海,它包括珠池、珠海以及"珍珠湾".东汉延熹二年(公元156年)地方官府告示,豪门富户境内外客商出钱,能工巧匠出谋策划,当地老百姓出力,在现在的珍珠湾附近建起一座建筑面积约三百平方米的三进院落,四合体兼包厢的"还珠庙".古建筑风格,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巧夺天工。外观,雕檐画壁,屋脊翘角,灰塑各种动、植物图形,个个栩栩如生;内为,层层雕梁画栋,有木雕、石雕、砖雕、塑雕,还有彩画,琳琅满目,鬼斧神工。
庭前大门的两侧,用生石灰、红塘、竹纸、珠砂格原料,经过浸泡、发酵、用石臼舂成浆,干湿适中,在溃湿的墙壁上均匀涂抹平一层约一寸厚,按挂联的形状,长宽的尺寸整理成坯,特凝固并完全干后,写上字,用凿子把笔划凿成凹型备用。字划用料:新鲜的大虾,糯米饭,黑烟,经过干锤敲打,拌干石灰搅匀,填入字划的凹型内即成主体型篆刻刻字样,左侧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右侧是"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横披是"还珠庙"三个大字。正殿两侧用两寸厚细叶红肉紫檀木板镌刻小篆: "此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明珠"深悬横书半大"珠母殿"三个大字。相传该匾约一吨多重,熨金字,永不褪色变质,庙中主人珠母娘娘,每逢初一、十五,当地村民项礼膜拜,九月初七是正神诞,附近村民,外地达官显贵提前到来排队,争取在这天凌晨烧头柱香,许第一个愿,求第一枝签,祈第一论福。还珠庙屡修屡坏。海还后,三县合并,县治迁徙,"还珠庙"荡然无存。
北部湾古海,孕育着天下名珠"合浦御珠".历史以来,北部湾雷州半岛至广西沿海素以"名珠产地"著称,积淀深厚的珍珠文化。在合浦郡旧址区域珠母海滩涂,汉时便被宫廷钦选为上乘贡珠"合浦御珠"产地,至今流传着很多民间传说目前还尚存着与珍珠有关的地名、村名、湾名、庙名,如珠母海、珍珠湾、珠崖郡、走碗村、还珠庙。这些地表文物特征,佐证了湛江(古合浦郡)是合浦"南珠"发祥地,与北部湾广西海域同属-辙。整合南珠文化挖掘珍珠历史。建议两广省北部湾区域共同申报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合浦珠还"、"珠还珍珠湾"典故响彻中外,让南珠品牌在北部湾海域共同闪光,让雷州半岛"合浦郡珠"文化永久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