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广西农产颜值·水果篇】“四化”驱动果飘香

 

  近年来我区水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自2012年产量突破千万吨后,以每年近100万吨的速度进入快速增长期。然而,多而不优、大而不强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根据水果业的特点,我们提出了产业特色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和效益最大化的‘四化’要求。”自治区农业厅负责人表示,前三化意在落实“三品”(品种品质品牌)提升,后一化体现融合发展需要。

  按照四化提升总体要求,广西决定做强柑橘、香蕉两大优势产业,做大芒果、火龙果、优质李、早熟桃、柿子、南方梨、双季葡萄和百香果等优稀水果八大特色产业,改造荔枝、龙眼两大传统产业的产业布局区划,实施抓苗木、抓基础、抓标准、抓防控、抓品牌、抓开放六大提升行动。

  品质要提升,良种是前提。通过对优良单株的筛选评定,共评定出优良单株30多个,其中珍珠李、黑宝石李、雪梨、桂热芒果等品种通过决选并实现规模化种植;同时大力引进良种,仅贺州市柑橘良种繁育基地就引进柑橘品种近20个。

  为抓好良种健康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我区在武鸣重新启动自治区级良种繁育中心建设,两年累计实施市、县级良繁中心项目23个,共培育无病健康苗木4000多万株。

  同时,抓好熟期结构调整,通过品种搭配和栽培技术调整,重点抓好晚熟柑橘砂糖桔、沃柑的规模化基地建设和早熟三红柚的引进推广,拉长香蕉应市期,开发了冬熟火龙果和一年两收葡萄,研发了在广西气候条件下的莲雾和蕃荔枝产期调节技术。

  抓好传统大宗水果的高接换种改造,重点推广荔枝、龙眼、芒果的高接换种技术,两年累计改造30多万亩,推广了桂味、仙进奉荔枝,桂明1号龙眼、桂热芒等多个优质良种。

  标准化建设和技术推广对品质提升十分关键。我区制定完善水果地方性标准,提高采标生产的实用性和范围,从2016年以来共进行了45个水果种植、防病和加工技术省级标准制定和修改立项工作;为抓好主推技术的集成推广,推广了水肥一体、果园生草、密闭果园改造、覆膜套袋等10余项技术,并向农业部推荐了果-沼-畜新三位一体技术。

  各类标准化示范果园的实施也在同步推进。两年来实施农业部水果标准园13个、自治区级水果标准园44个、热带水果标准园16个、示范面积4.3万亩。

  示范推广土壤调理、果园生草等生态友好型技术,推广了有机生物肥应用技术,研究总结了果园绿肥和果园套生金钱草、斑地锦、胜红蓟等覆盖植物新模式。

  实施果园化肥零增长和有机肥代替化肥行动。扩大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应用范围。

  抓好品牌,才能促进销售。我区培育了金穗香蕉、振企和佳年火龙果等本地龙头企业,引进了海参集团、中山杨氏等柑橘生产龙头企业,壮大了创建品牌主体力量。创建了33个以水果为主导品种或命名的农业示范园区,通过示范区引入龙头企业、合作社参与开发,扩大影响,创建品牌。

  整合品牌资源打造区域品牌,创建了百色芒果、南宁香蕉等区域性品牌;扩大规模提升影响,促进了荔浦砂糖桔、西林砂糖桔、兴安葡萄等地方品牌形成;通过产业延伸提升品牌,如通过电商销售扩大了融安金桔、天峨珍珠李的知名度,通过加工助推了绿水江香蕉、钟山大肉梅等地方品牌。

  通过实施“三品”提升行动,广西水果产销两旺,规模品牌效益齐头并进。2017年全区水果面积达1943万亩,产量达1666万吨,分别比2015年增长11.1%和21.6%,从原来全国第5位跃居第4位;两年累计新种特色水果223万亩,其中特色柑橘132万亩;百色芒果、南宁香蕉等品牌获得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上榜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全区优质果品率达74%,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柑橘、砂糖桔、芒果、火龙果、百香果、罗汉果规模和竞争力跃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