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你今天卖了多少糯玉米呀?”9月13日,在来宾市忻城县的农贸集市上,记者问刚卖完玉米的城关镇泮水村村民樊春利。
“我今天摘了300多斤糯玉米棒来,一下子就卖完了,得了1000多元。”看着车上被抢购一空的糯玉米,樊春利眉开眼笑地说。
樊春利告诉记者,自己家里有6亩糯玉米,按每斤4元计算,今年两季玉米收入应该会有10万元。
在忻城,很多像樊春利一样因种植糯玉米而带来可观收入的。马泗乡马泗村马伍屯的蓝国民家里,每年都要种2—3亩的糯玉米,收成后留一部分吃,另一部分就拿到市场去卖。他说:“我们一年四季都吃玉米粥,自己种的玉米,原生态,口感好,同时也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
忻城糯玉米是经过多年提纯复壮而保留下来的优良品种,已有数百年的种植栽培历史,这种品种优良、口味纯正的糯玉米也一直是忻城县的一个品牌理想。
地处大石山区的忻城县旱地多稻田少,而糯玉米不仅适合山地土质而且耐旱。为了助推精准脱贫和农民增收,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近年来,忻城县依托自然资源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建设无公害忻城糯玉米产品生产示范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糯玉米提质增产增效。并于2016年出台了种植糯玉米相关补助政策,按照政策,贫困户可以享受每亩补助250元,非贫困户可以享受每亩补助100元,示范片内种植农户可以享受每亩补助250元,如此多措并举,鼓励、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种植糯玉米。
如今,忻城糯玉米已遍布全县12个乡镇130个行政村(社区),成为继桑蚕、甘蔗之后的第三支柱产业。全县糯玉米种植面积已从5年前的5万亩发展到现在的9万亩,其中1万多亩是种两三季,以采食鲜苞为主,按每亩季产值6000元计算,总年产值约1.4亿元;有7万多亩是春秋种,以收获干籽为主,产量4.2万吨,年加工成玉米头2.8万吨,销售额1.96亿元。仅马泗一个乡,2017年就种植了糯玉米3500多亩,平均每亩可收成400斤,年可收成140万斤,按每斤1.5元的市价算,农民每年可增加收入210万元。
马泗乡龙图村加座屯的贫困户武安然,今年种植了4亩糯玉米,收获了2400斤,增收了3000多元。他高兴地对记者说:“政府给了我1000元补贴,就够买肥料、种子了,我们自己出点人工就有收入了,现在的政策好啊!”马泗村波尧屯的贫困户蓝有情种了3.9亩,得到补贴975元。他说:“政府政策这么好,我打算明年再继续扩种”。
经过多年的发展,忻城糯玉米已享誉区内外,其中,“忻玉”和“大石山”牌忻城糯玉米分别于2014年、2016年被评为“广西著名商标”。受到周边各区、县、市乃至全国消费者的青睐,广东的佛山、东莞、湛江、化州、茂名等地每年需求量达100万公斤以上,区内的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玉林、梧州、宜州、河池、来宾等地每年需求量150万公斤以上,北京、上海、遵义等地的商家也不断慕名而来。据统计,去年该县通过电商和市场销售忻城糯玉米交易额达1.5亿元,今年上半年已达9000多万元。
于是,忻城县委、政府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把电商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推手。鼓励农户对糯玉米进行深加工,精包装,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糯玉米加工企业,开拓市场销售渠道,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目前,该县已建立16个50亩以上忻城糯玉米示范片、28家糯玉米加工企业。
马泗乡打造了全市电商的示范点---蓝莓电商销售服务中心。电商中心和农户签订每斤2.5元的糯玉米保底收购协议,将收购到的糯玉米通过包装后,通过电商销售以每斤6元的价格销往浙江、北京、广东等地,每月可销1000斤以上。果遂镇的村民罗佳庆开了间玉米加工厂,每年从他工厂发出去的糯玉米头大约有400吨,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达280万元。“忻玉”牌忻城糯玉米特产店的老板韦松青从1997年开始从事忻城糯玉米加工,每年销量不断提升。“今年,我通过电商和市场销售了忻城糯玉米230吨,收入180万多元。”他说。
为了保护地方自主知识产权,并扩大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在想方设法提升糯玉米种植基地化、规模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水平的同时,五年来,忻城县委、县政府努力推进忻城糯玉米特色品牌的打造。“目前,我们县正在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忻城糯玉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忻城县工商和质监局副局长蓝淑月说。(邱烜 蓝春青 张岑东 周奕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