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众环保意识对清洁乡村的影响

  2013年5月以来,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与全区全市全县一道,全面深入开展“美丽者浪·清洁乡村”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如何建立一套符合者浪乡农村实际的清洁乡村长效机制,通过近一年的工作,笔者认为,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是关键。

  一、群众环保意识跟不上,清洁乡村活动就会变成政府工作人员单方面的体力活。记得一次大规模的清洁活动,全乡干部职工全体出动,冒着酷暑在田埂边捡拾垃圾。此时,两名农妇经过现场,看笑话似的说,他们是吃饱了饭没有事干。笔者恰巧听到,当时心里一阵酸楚,但是,又很理解群众的看法。长期以来,清洁工程在群众的心目当中多为政府形象工程,实质意义不强,给群众留下了不佳的印象,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若不想办法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只顾搞清洁,不但毫无益处,反而只会增加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对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起不到实质作用。

  二、群众环保意识跟不上,清洁活动难度更大。随着清洁工程不断向前推进,乡领导小组检查力度加强,活动频率不断加快,村民清理门前屋后的行动已日趋变成每日必修课。但群众的环保意识并未真正形成,部分群众随手乱扔的习惯并未得到真正改变。此时强行推动活动开展,群众会从心底产生抵触情绪,他们会将垃圾扔到更隐蔽的角落,导致的结果是清理难度更大,清理费用更高。

  三、群众环保意识跟不上,长效机制很难形成,美丽目标难以实现。一屯一名保洁员制度的推行,可以有效解决垃圾清运、管理等问题。但由于群众环保意识不强,大家都不愿意支付垃圾池管理以及聘请保洁员所需费用,导致保洁员无法正常开展保洁,长效机制难以形成。

  因此,多渠道多角度从群众利益出发,探寻提高群众环保意识是实现“美丽者浪·清洁乡村”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农民充分参与决策的自治管理机制。清洁乡村活动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必须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与。要围绕农民需求、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力量,以广大农民为主体,建立起一套农民自治、自我管理的机制,为农民参与清洁乡村活动提供制度性保障。其次,在制定管理制度上要让农民充分参与。在制度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注意引导广大村民参与决策。第三,在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上要保证农民参与决策。把清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交给村民参与讨论,民主决策,以此来争取村民对项目建设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支持,通过集中民意来建设项目,尽可能防止这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项目建而不用。

  二是建立市场运作、社会响应、部门帮扶的城乡联动机制。清洁乡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套市场运作、社会响应、部门帮扶的城乡联动机制。一是建立农村生活、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市场管理机制。二是创新城乡帮扶联动模式。通过以资金奖励帮扶、引资引企帮扶等形式,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投资投劳。

  三是建立以“农民满意”为导向的目标督促考评机制。实践证明,将工作目标纳入绩效管理,建立明确科学的年度工作目标,并加强督促管理,是促进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从政府推动层面,结合清洁乡村活动的总体要求,建立起以督查促改进、以绩效管理促任务落实的长效工作落实机制,制定每年的详细目标任务,并纳入到各部门绩效目标管理内容,确保清洁乡村活动年年有进步。同时,要充分考虑广大农民的意愿和要求,建立一个以“农民满意”为导向的清洁乡村民主评议制度,掌握农民对清洁乡村活动开展情况的满意程度和意见建议,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纠正。

  四是建立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平台。实践证明,群众喜欢的事物才能真正抵达群众心底。者浪本地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情,群众喜欢听壮话快板、小品,山歌对唱以及传统八音队演奏等,将清洁乡村的意义、作用以及不洁的人居环境的害处融入到表演当中,口耳相传,为清洁乡村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政策与生活双轨结合,真正起到教育、启示作用。

  清洁乡村不仅是一项长期的活动,更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清洁乡村”活动的常态机制效果。

  清洁乡村活动,绝不仅仅是拿起扫把和锄头扫地除草捡垃圾的简单事情,也不是一阵风的运动式大扫除,而是事关广大乡村生态建设、文明家园和谐发展的大事,更是关乎提高农民文明环保意识的经年大计,能不能取得最后的辉煌成果,主要靠农民自己的自觉性和亲力亲为。只有广大农民的思想认识正确了,行动起来了,乡村才能实现永久的清洁。 (作者单位: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