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贵港市港北区武乐乡水石村吴德林每天扛着设备,到荔枝园给荔枝树“整容”。他麻利地在荔枝树上去叶、削枝、包扎,一棵五六米高的荔枝树,顿时变矮,化成只有1米多高的“秃子”。因为去年“整过容”的果树,结出来的荔枝个头均匀、口感香甜,现在他要尽快将其他的荔枝树全部“整容”,争取明年高产。
对于荔枝,今年是“小年”,采摘荔枝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近日记者来到水石村时,已看不到树上挂有荔枝。吴德林说,村里大多数人家继承着祖辈多年种植的“荔枝家业”,去年他家的荔枝有五六千公斤,收入接近2.5万元;今年荔枝产量不到3000公斤,但因价格比去年高,收入只比去年少6000多元,这得益于村荔枝协会组织大家对果树进行品种改良。
水石村荔枝协会会长吴立章告诉记者,去年全村3000多亩荔枝产量高达五六十万公斤,今年却只有25万公斤,产量减了大半。减产原因除了今年是小年、天气原因外,主要是那些没有经过改良的荔枝树,它们抵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能力差,结出来的荔枝不仅数量少,品质也差。
“荔枝老树的出路何在,我们从品种改良的荔枝树上看到了希望。2010年,首次经过改良的200亩荔枝树挂果率高、肉质好,在市场上大受欢迎,批发价比没有改良的荔枝价格高出1倍以上。”吴立章说。
吴立章介绍,从今年开始,力争用3-5年的时间,对村里所有荔枝树全部改良,改良用的枝条由荔枝协会统一免费提供,协会对果树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
武乐乡有关负责人说,水石村的做法很好,今年正向全乡其他果树较多的村屯推广。只要协会有需求,乡里将派出农业科技人员到现场,对果农进行业务培训,引导他们进行摸索、实践,通过“亲带亲,亲带邻”等方式,鼓励他们进行品种改良、升级,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确保荔枝来年丰收、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