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皮鞋种田

  一台台插秧机来回忙碌,一株株秧苗均匀地插进田里。春耕时节,记者在我市农村采访发现,传统的人工精耕细作正被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代替,农民机械化种田程度越来越高。

  桂平市西山镇福山村种粮大户李文照今年种植水稻600多亩。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600多亩地,统一育秧、统一插秧,最快1天可以完成播种,节省下来的时间和人工的费用,每亩水田可降低成本三四十元,一年就能节省费用两万多元。

  “面朝黄土背朝天,手把青秧插满田”曾是农民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我市改变传统农耕模式,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农民种田更轻松了。不少农民笑称,以往种田要穿水鞋,现在穿着皮鞋也能下田干活了。

  桂平市石龙镇新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从2008年开始,该村组建了永和农机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投资入股或农机等实物入股的方式让农户成为农业合作社的股东,将农户的土地集中起来,实施农业产业化、机械化、市场化的生产经营,全村现在拥有400台插秧机、1700台耙田机、32台收割机。今年春,该村建起了全机械化的育秧基地,真正实现了从育苗、插秧、施肥、收获、运输、烘干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合作社以订单作业、合同作业的营运方式,不但保证了合作社作业收入,而且使周边乡镇的农民也吃下“定心丸”,不用担心农忙找不到机械而耽误庄稼收种。

  “合作社不但方便群众,我们社员也受惠不少,跟着合作社有饭吃。”提起农机合作社的好处,石龙镇新村村民莫华德笑得一脸灿烂。今年3月份,莫华德在当地的农业机械服务站里交了5万块钱的订金,订购新型的收割机,等到今年夏季水稻收获的时候,他就可以开着新的收割机驰骋在丰收的稻田里了。现在他拥有两台插秧机、三台耙田机、两台收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