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安置扶贫示范:辛苦一点没什么 只要有收入

  “现在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进驻我们黄果园合作开发茶叶产业,我们更有盼头了。”广西西林县古障镇西舍村黄果园屯支书向孝祥笑呵呵地说。

 

  阳春三月,春茶飘香。3月22日,记者一行来到广西西林县异地安置扶贫项目示范点——黄果园异地安置林场采访。一片郁郁葱葱的茶园呈现眼前,人们在山头忙着采收春茶。望着眼前漫山遍野的茶叶,向孝祥支书感慨万分,道出当年搬迁创业的艰辛。

 

  1995年,广西西林县开始实施异地安置扶贫项目。1996年2月,该县投资105万元、经营面积达4400亩的古障镇西舍村黄果园异地安置林场则成了那佐苗族乡石漠化严重地区的龙滩、永合等村80户特困群众的“新家”。

 

  “当时,我们初来乍到,没有水田,只有茶叶,心想茶叶能当饭吃吗?想到在‘九分石头一分土’的龙滩老家还可以种玉米来维持生活,好多人都哭了。后来我们在山沟山洼开荒造田,共造了150亩,大家才安定住下来。”向支书说。

 

  异地安置给石漠化地区的搬迁户带来福音。人们在开荒的水田看到一株水稻能分蘖几十株,想到在老家石漠化地区只能分蘖五六株,高兴得每隔三两天就跑到田里看庄稼。渐渐地,搬迁的人们开始依托当地资源环境优势和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一片新天地:种玉米、种红薯养猪安心地过上了新的生活。

 

  为了进一步增加收入,黄果园的移民群众开始向漫山遍野的茶叶“进军”。广西西林县为了实现“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移民安置目标,2006年种植600亩茶叶扶持当地群众,并分配李农清等6位农业技术员在黄果园林场指导当地移民群众种植茶叶,手把手教当地群众对分配到名下管护的茶园修剪、护理、采摘、施肥等技能。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该林场增种200亩茶叶。目前,黄果园林场有茶叶800亩,户均有茶10亩以上。

 

  经过三年的实践,黄果园的群众对种植茶叶摸索了一些门道。为了提高茶叶产值、产量,向孝祥支书组织黄果园林场100多人到凌云、云南等异地安置示范点参观学习,学习别人先进的种茶经验。1999年3月,黄果园林场开始采收第一批茶叶,当年每家平均收入1000多元,人们从茶叶上获取了“第一桶金”,对种茶信心倍增。

 

  “只要有收入,辛苦一点没什么。”村民向伟艳说。

 

  2007年,是黄果园林场茶叶最获丰收的一年,收获生茶叶32万斤,销售价格7元/公斤,产值达112万元,平均每户收入1.4万元。

 

  目前黄果园林场有茶叶800亩,建有2级抽水站一个,畜水池6个。如今,环茶山公路已进行了水泥硬化,整个茶园已有相对完善的路网和引水管网。

 

  为了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广西西林县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目前,走进广西的西林县,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发展景象:寿光西林蔬菜有限责任公司母湖大棚蔬菜试验基地建设如火如荼,驼酿江特色养殖有限公司鸡鸣驮娘江畔,广西凌云浪伏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茶香满园……

 

  今年,西林县又引进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进驻西林,合作开发茶叶产业,并于3月1日正式与西林签订合作协议。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赵文海经理说:“我们先后到黄果园林场考察了三次。西林县茶叶种植面积大,茶叶品质好,是一个巨大的茶叶资源库。我们决定在黄果园投资2000万元,建立一个50亩的加工厂。主要生产红茶、绿茶。负责茶叶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解决茶叶销路问题,还带来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先进的科学种植理念,为做大茶叶产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向伟梅说:“在外打工不是长久之计。现在有老板进驻我们黄果园,茶叶价格好,我们也不想外出打工了。”

 

  目前,广西西林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1.8万亩,年产干茶4000余吨,全县茶叶生产企业有226家,其中广西西林浪伏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广西西林宫保府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广西西林九龙山茶业有限公司通过QS认证,并注册了“王子山”、“宫保府”、“足龙”3个茶叶商标。2011年,该县获得“全国重点产茶县”桂冠,2012年,获得“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