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县德峨乡: 乡镇人大工作大有作为

  核心阅读

  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是我区惟一居住着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的乡镇。近年来,该乡大力改进和创新基层人大工作方法,通过实施“三项工程”、推行“代表绩效考评”,强化人大代表活力,让乡人大“眼中有代表,代表在心中”,让代表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仅使县乡人大代表履职行权大有作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明显,而且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乡得到有机统一。

  1 大力实施“三项工程” 夯实乡镇人大工作基础

  【特写镜头】一张张人大代表分布图、一份份人大代表建档卡册、一个个人大代表工作宣传栏,详细记录着74名人大代表的基本情况、联系选区、选民人数、结对共建、履职情况及选区产业规划等,乡人大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代表参与全乡社会经济建设等情况一目了然。“通过分布图、卡册、宣传栏等淋漓尽致的展现,像纽带一样将乡人大、代表、选民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做法很有特色,值得推广。”2012年2月16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调研乡镇人大工作时,给予了充分肯定。

  【视线延伸】德峨乡共有74名市、县、乡人大代表,分别来自5个不同的民族。2011年以来,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精心组织下,德峨乡人大立足少数民族地区人大代表履职特色,把代表工作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认真实施“三项工程”:

  ——把人大代表的学习培训列入“书记创新工程”。采取“流动课堂”与“固定课堂”相结合、“培训基地”与“示范基地”相结合、“洋教授”与“土专家”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四结合”形式,拓宽学习平台,使学习培训形式更贴近实际、贴近代表、贴近需求,进一步提高代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加强了人大代表的“能力建设”。

  ——把乡人大“代表之家”、“人大办公室、会议室”建设列入“乡长实事工程”。配齐、配好办公设备,完善代表活动场所的软硬件设施,加强乡人大的“硬件建设”。

  ——把人大工作制度列入“主席履职工程”。让走访代表、接受选民监督、代表小组活动等工作从墙上走下来,让沟通工作从嘴移到脚上。加强与代表的走访、座谈和培养创业致富优秀代表,加强乡人大工作的“软性建设”。

  2 推行“绩效考评” 促代表积极履职

  【特写镜头】为进一步提高代表及代表小组、主席团在闭会期间与代表、代表与群众之间的互动,乡人大在代表小组及代表中间开展“一帮一”结对共建活动。动员和倡导代表小组与后进屯结对、代表与群众结对。采取“传、帮、带”形式,在生产、生活方面进行结对共建,体现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出代表为人民。  

  【视线延伸】针对过去“代表选完就完了”、“代表听不到群众的声音,群众见不到代表的身影”的现状,为了让代表有“家”的归属感和“奔出个人样”的动力,让选民从代表的“传、帮、带”活动中实现诉求畅通、困难解决、致富有望,该乡人大在代表中首次推行“代表绩效考评”,把深入走访群众、倾听群众声音、反映群众诉求和参与课题调研、带动产业发展等内容和项目列入考核管理,摆上工作案头。用制度和评比促使代表积极履职、走访群众、参与建设等工作实现常态化。

  在开展“一帮一”活动中,该乡人大组织代表从“优先与老、弱、病、残及留守儿童”结对、“优先确保困难群众日常生活有着落”、“优先帮扶有强烈致富愿望的人”入手,率先与弄杂小学结成了为期5年的共建对子,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开展帮扶、安全和感恩教育活动。

  一年来,乡人大争取到相关单位的帮助和支持,向每名在校内宿生捐助两床被子,为学校捐赠投影仪、课桌椅等学习用具,投入100万元新建综合楼、食堂、蓄水池等。在去年抗旱救灾中,该乡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参与抗旱救灾,通过印制红色、粉红色、黄色3种“送水联系卡”,根据求助人手上的卡片颜色按“等级”送水,组织代表尽力解决群众用水困难等。据统计,全乡人大代表投入抗旱救灾800多人次,为100多名受灾群众送水、送粮。有34名参与结对帮扶救助,有效救助46名受灾弱势人员。

  3 “代”民反映诉求 “带”民创业致富

  【特写镜头】在德峨乡设有33条“人大代表空中速递”热线电话,这是该乡人大开展“选民选我,我为选民”、“四气为民”、“大有作为,无愧身份”等众多代表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此外,该乡还通过人大宣传栏公开代表分布情况、联系方式和工作内容,使群众及时了解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情况。  

  【视线延伸】在德峨乡的产业发展中,县、乡人大代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人大代表不仅仅是跑跑腿联系选民,动动嘴反映选民诉求,更重要的是把党委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选民的心头上。既要‘代’选民向政府反映诉求,也要‘带’选民围绕党委步调创业致富。”

  县人大代表陶世清多次率队深入全乡28个选区,走访了近千名村社干、党员、创业致富能手和离任老干部,就产业发展规划、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等课题进行调研,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一区两突破三亮点”的乡镇发展规划,即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发展桑蚕业,引导群众种植金银花和大叶龙竹;在具备条件和有一定技术基础的那地、保上等6个村发展优质烟叶,使面积实达到6000亩以上;在海拔较高、气候独特的三冲、金平等3个泥山村大力扩种有机茶和野生茶突破3000亩;在小德峨、常么街上、水落洞等3个屯打造集民风民俗、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农村亮点。目前, “三个亮点工程”已初步规模。

  乡人大代表杨金福有一本民情日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有选民们的各种诉求。他每个星期都会把从群众中了解到的问题进行归类,尽力帮助解决。一年多来,他走访群众200多人次,收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12个,帮助解决问题7个。  

  如今,在该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处处活跃着人大代表的身影。他们带动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建设的排头兵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