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县五通镇是个只有5万多人口的小镇。这片沃土孕育出一批批“大力士”走向世界。从上世纪60年代起,五通籍的举重运动员代表国家共获得奖牌65枚,金牌47枚,其中奥运金牌两枚。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五通镇的唐灵生惊世一举开始,五通镇作为“举重之乡”,逐渐为世人熟知。这个小镇是如何培养出一批批举重冠军的呢?记者在五通镇上找到了答案。
“举重之乡”从挑担开始
3月13日,在国道边上的五通镇热闹非凡,一路上见到不少挑着担子赶集的村民。“别小瞧这些挑担子的平常事,我们这里的举重人才,很多都是这么挑出来的。”一谈起举重,镇上群众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自豪的神情溢于言表,“力气都是这么练出来的。”
在五通镇一户居民家后院,村民周荣华正在锻炼身体。他锻炼的方式很特别:手提两个石担,左右手轮番上举。他一口气连举十几下后,放下石担喘气休息一会儿,又接着举第二轮,如此这般重复着。石担有两个专门的把手,以方便提举。
周荣华告诉记者:“每个石担有10多公斤,两个一起举确实不容易。我练了好多年,才可以轻松举起。”在五通镇上,很多家里都有这样的石担。平时早晚没事,大家都喜欢用这种方式练练臂力。日子一长,力气渐长,肩挑臂扛干重活就不在话下。
周荣华介绍说,早些年,镇上还办过一些民间竞技比赛,举石担就是比赛项目之一。大家比赛举石锁、举石担,还在箩筐里装上一担担的石头,比谁挑得重,比谁举的次数多,既有个人比赛,还有以队、以村为单位的团体比赛。也许这些项目都跟大家日常生活、耕作息息相关,大伙儿参与性特别高,男女老少都来争当这个“大力王”。
真正让世界对五通刮目相看,要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唐灵生那惊世一举开始。当这个五通镇的小伙子,将170公斤杠铃高高举起。世界纪录、奥运冠军,在这一举中诞生了。
据统计,从上世纪60年代起,五通籍举重运动员代表国家共获得奖牌65枚,金牌47枚,其中奥运金牌两枚。在去年底,五通镇的唐德尚在法国举行的2011年世界举重锦标赛中,为中国斩获两枚金牌。“举重之乡”的称呼,对五通来说名符其实。
“冠军教练”当爹又当妈
在五通镇上,唐灵生的启蒙教练唐运桂同样有名气:从他手上走出了不少各级举重冠军,唐灵生就是在唐运桂的指引训练下,走上举重之路的。
3月13日,记者见到唐运桂时,是在五通镇小学一间约80平方米的破旧训练教室里。带着刚买回来的菜,唐运桂和妻子在教室后面的厨房里张罗开了。今年60岁的唐运桂,如今仍是五通镇小学的体育教师。这个岗位在唐运桂的职业生涯里,一直没有变过,即便在他培养了诸多冠军后。
“趁着孩子们中午还没放学,我们把饭菜做好,他们下课回来就能吃饭了。”唐运桂夫妇是在给20多个举重训练队的孩子们做饭。这些孩子绝大多数是唐运桂在五通附近村里挑来的举重苗子。
从1980年起,唐运桂开始了他的基层教练生涯。从起初在室外的风吹日晒训练,到1985年启用的这间训练教室,唐运桂的生活重心,全都在五通镇小学这片不大的空间里。在唐运桂的这间破旧训练室里,那板“多出人才,为国争光”的荣誉墙,熠熠生辉。那张唐运桂以全国群众体育代表身份,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的照片周围,贴满了各种获奖荣誉证书,还有唐灵生、肖建刚带着金牌的照片。
在这支举重队里,唐运桂“当爹又当妈”,既要亲自抓日常训练,还要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一位五通镇小学的老师说,唐运桂每天课余时间就去给孩子们买菜做饭,还坚持自己种粮食,把大部分的粮食拿到队里给孩子们当口粮。遇上家庭特别困难的孩子,他还垫付伙食费。
唐灵生刚来唐运桂的举重队时,就因为家里经济困难,经常吃不饱,曾一度都想放弃训练了。唐运桂听说这事后,就主动叫唐灵生到学校寄宿,帮他垫付伙食费,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地坚持训练,这才没让这个奥运冠军“夭折”。
正是有了唐运桂和孩子们的执着,这支举重队建队至今,共向国家举重队、国家青年举重队输送队员12人,获得区级以上奖牌743枚,其中金牌367枚;在国际级比赛中获得奖牌72枚,其中金牌26枚。培养的队员中,达到国际级健将标准的11人,国家一级运动员30人。
举重之乡期待后继人
谈起这些年自己带过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练举重,唐运桂心中有不少感慨。“以前主动送孩子来的家长很多,尤其是唐灵生他们夺冠后,大家都觉得举重是条很好的出路,那时我挑苗子可选的范围很大。可这些年越来越难了,有些苗子甚至是我‘连哄带骗’,才弄到我举重队里来的。”
唐运桂说,毕竟能练到区队、国家队的举重队员是少数,大多数孩子们练了一段时间后,都会放弃这条路。这对不少想让孩子来练举重的家长有影响。有些家长还有认识上的误区,误以为练举重会影响孩子身高发育,还担心练不出世界冠军,反而耽误孩子的学业,导致主动带孩子来练举重的家长越来越少,尤其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即便孩子身体条件很适合练举重,但却说什么也不愿意让孩子来跟着唐运桂训练。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吃苦的劲头,也比以前差了不少,有的来练了两天,觉得太苦太累都放弃了,很多年轻人最终都选择出去打工。”对于这样后继乏人的现状,唐运桂这个老举重人心里很担忧,“其实练举重对孩子生长发育、强身健体都是有好处的,尤其从小锻炼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对将来的学习工作都大有裨益。”
唐运桂向记者介绍,为了让五通“举重之乡”继续焕发生机,临桂县在五通镇筹建的举重综合楼即将竣工投入使用。这栋举重综合楼就建在五通镇小学里,占地面积470多平方米,按国家专业场馆标准来建设,集训练、健身、住宿、多媒体教学、中小型举重比赛等功能于一体。建成后,五通镇小学也将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培养青少年举重运动人才为重点的学校。他希望随着举重大楼建成后训练条件的改善,能吸引更多周边的孩子来参与举重训练。
看着这幢从设计到建设,都倾注自己很多心血的四层举重综合楼,唐运桂感慨万千:“我今年已经60岁了,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还能多培养几个举重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