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县黄冕乡:蚕乡无闲冬 “三九”忙匆匆

  12月26日,三九严寒。鹿寨县黄冕乡山脚村一片桑园里,机声隆隆,3台挖掘机正在挖桑,那些长了10年、20年的老桑蔸,被一个个挖起,桑地在重新耕作后,将种上一种高产桑树。2011年,黄冕乡对1.1万亩低产桑园进行品种改良,首批引进的110万株高产桑苗,以每株政府补贴0.37元、群众出0.17元的价钱,向扶贫户与桑品改示范基地提供,掀起了“桑品改”的高潮。

  黄冕是桑蚕大乡,有桑园总面积4.94万亩。全乡有6300多户农民养蚕,2010年以来,蚕茧市场好,该乡普通养蚕户年纯收入都达到三四万元以上。山脚村卜月屯有10个养蚕户,养蚕年纯收入达到10万元。

  养蚕收入好,靠的是勤劳。严冬时节,笔者在蚕乡看到一个个忙碌的场面。

  在卜月屯,56岁的潘在华在给刚领回来的桑苗保湿,用湿木糠盖苗。天气干旱,桑苗不好栽种,他说“要等一场雨下来,地湿种桑成活高”。潘在华原来会木匠活,家门前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木糠,是他加工制作养蚕用的方格蔟产生的木屑。在养蚕的空隙,潘在华每年要帮助蚕农加工制作方格蔟3000个以上,每做一个获5元加工费。一个冬,他此项收入1.5万元以上。

  在廖赵生家门前,50岁的老廖正用摩托车拉一大捆香蒜要往街上送,他种的2亩香蒜正好填补了他的冬季收入空白。廖赵生楼房顶部的大棚引起笔者兴趣,占地110平方米的大棚,用木头搭起,盖上石棉瓦,就是廖赵生的“养蚕大棚”。他家有两个大蚕棚,一个在楼面,一个在后院地面。2011年,夫妇俩养蚕9批,每批养7张,全年养蚕总收入12万元,除去雇工费用和其他开支,夫妇俩养蚕纯收入8万元。话说着,他的手机响了,街上的菜贩催他送菜了,老廖“噗”地一踩摩托车,消失在笔者的视野中。

  在铁道口一块地里,一老一少正在用割草机冬伐桑树。伐桑的是黄长生父子俩。近几年来,黄长生以过硬的养小蚕技术,专为群众提供“三龄蚕”,“三龄蚕”易养好管护,群众把这样的蚕宝宝拿回家喂养,只要15天时间,蚕就吐丝结茧了,白花花的蚕茧,立马变成一扎扎的钞票。2011年,黄长生为养蚕户培育“三龄蚕”2500张,在群众养蚕获益的同时,他也赢得了不菲的利润。他说,2012年不仅要继续搞小蚕共育,还要投喂大蚕。现在正利用冬闲时间,盖一个130平方米大蚕房……黄长生的“冬闲时间”是冬闲吗?他和所有的养蚕户一样,又在未雨绸缪,准备下一年的生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