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记者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城驱车6公里便到了陈双村。村党支部书记韦炳录介绍说,全村28个村民小组,其中18个是移民组;3200多人中,壮、毛南、瑶、苗等少数民族占了95%。
记者直入主题:“听说你们民族团结搞得好,像一家人一样。”
“不是‘像’,就是一家人。”韦炳录纠正道。
首先来到的是驯乐组。这里居住县内驯乐苗族乡搬来的26户苗族人家。两排平房整齐排列,“老苗王”韦金固和儿子韦玉荣热情地把记者迎进家,墙角摆放的一排芦笙特别显眼。韦金固介绍说:“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代表。今年八月十五,我们的芦笙开封节上,各民族兄弟搞了一场酒。”芦笙开封节是当地苗族的重大节日,当晚苗胞们杀了一头牛、一头猪,和周边的其他民族兄弟300人狂欢了一夜。
文艺联演,是陈双村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手段。每逢各民族的重大节日,大家都相约在一起,毛南族的傩面、苗族的芦笙、壮族的山歌都成为了解和沟通的纽带。去年全村开展各种文艺演出、篮球赛20余场。如今,苗族的芦笙队已小有名气,经常参加市、县的重要演出,还到过南宁、山东等地表演。
生活越来越好了,韦玉荣特别感谢周边毛南、壮族兄弟。1995年刚搬过来,他们没有水牛,没办法犁田,就去帮周边的毛南、壮族村民干农活,过后对方给他们提供水牛和收割机。现在,韦玉荣种了6亩砂糖橘,还租地种了20亩甘蔗,生活越来越甜。
生产联营,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当地的毛南、壮、汉等民族有较多土地,有种养技术;大山里搬过来的苗族、瑶族移民勤劳肯干。生产联营,激活了潜在资源:先进技术得到传播,土地资源合理流转,富余劳动力合理使用,各民族互利共赢。
出了驯乐组,走百来米,拐个弯,就到了瑶族移民聚居的东兴组。李昌庭正忙着装修房子,七八个人在帮忙。一打听,原来是女婿带人来帮忙。去年,他女儿嫁给了邻近人禾村的一个壮族小伙子。婚嫁联姻,促进了世代友好。各民族朝夕相处,加上政府宣传引导,大家逐渐克服排外、近亲结婚等陋习,互相通婚日益增多。
又走过下南水库移民聚居的毛南组,汉族聚居的龙岩组,记者同样感受到了其乐融融的民族团结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