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早晨,村民蓝永年开着面包车出门,到43公里外的县城拉回一批蚕种,车子播放着美妙的音乐顺着出屯的一条宽阔敞亮的水泥路欢歌而去……
在上林县镇圩瑶族乡龙贵村堆塘庄,像蓝永年这样买有小车或农用车的农家有十几户。车子为他们开辟了一条生意门道,也丰富了他们的家庭生活。而当初促使他们买车的原因都是因为出庄的路变好了。两年前,堆塘庄出庄的道路只是一条不通车的布满石头、坑洼不平的山间小道,村民出门赶集得步行两个多小时。而现在,水泥路建成后坐车仅用20分钟,堆塘庄群众出行难已经成为了历史。
路好了,村民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堆塘庄地处大山,庄里只有山地,没有水田,村民的耕作物只有玉米,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是种桑养蚕。路没修前,村民家中的养蚕规模普遍较小,产量低,效益不大。路修好后,由于交通顺畅,在化肥、蚕种、蚕茧等的运输上很便利,村民纷纷扩大桑树种植面,养蚕规模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攀升。村民蓝志德家有6亩地,以前只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来种桑,现在不但6亩地全种了桑,还租用别人的2亩地扩种,他靠发蚕财先后建起了三栋楼房,年均养蚕收入4万元。他说:“养蚕让我的生活好起来了。”
部分村民还买汽车做起了运输生意。村民蓝永年看准了桑蚕这条产业链,购买面包车专跑蚕种买卖,生意红红火火。以前堆塘庄群众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现在年人均收入增加到了4000元。
村民富了,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的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楼,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走进家家户户,买摩托车就像买自行车一样简单,小汽车也成了村民消费的目标。村民陈建国一家就买了3辆家用小轿车和一辆农用车,儿子叫他到南宁养老,他却怎么也不肯去,“家乡的建设那么好,致富的路子那么宽,我还要留在家里种桑养蚕挣大钱。”陈建国已经盘算好了,下一步他不但要发展小蚕共育,还要搞金银花干品加工。
“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如果你要问,瑶乡变化最大的是什么?村民会毫不犹豫地这样告诉你。通屯路让瑶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据了解,镇圩瑶族乡是南宁市三个瑶族乡之一,地处大石山区,自然条件较恶劣,属区定贫困乡。三年来,上林县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现镇圩已有11个村(社区)80个屯通了水泥路,解决了全乡50%以上的群众行路难问题,促进了民族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