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县城治村:产业集聚闯出新天地

    来到地处六万大山的博白县永安镇城治村采访,所见所闻令人惊讶:仔猪交易市场,工人们忙着装车待运;木器加工厂,一批批刀座、圆台走下作业流水线;整洁的村容村貌,引来了大批参观者。

  村干部告诉笔者:“是产业集聚给城治山村带来了巨大变化。”据了解,短短几年时间,城治村一跃成为博白县养殖专业第一村、木器加工第一村、新农村建设第一村。目前全村没有一个人外出打工,人人在家门口就业,还吸引了上百名外来工。去年,该村仅水产养殖和木器加工产业收入便突破亿元大关。

  “科学决策”,实现产业兴村

  城治村有自然村31个,6700多人,因为地处山区,经济一度落后。几番权衡,村党支部认为,城治村的劣势在山,优势也在山。

  因为地处山区,城治村过去只能发展水产畜牧业,上世纪80年代末,仔猪养殖及大草鱼养殖就成了城治村传统主导产业,市场潜力巨大。根据这一实际,村党支部决定,用产业兴企业、用企业带产业,走出一条城治村特色农业之路。

  因为地处山区,城治村成了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木材储量十分丰富,本村匠人颇多,木器加工形成了一定规模。根据这一实际,城治村党员干部决心与市场对接,培育发展木器加工这个新兴主导产业。

  思路决定出路。正是因为思路明确,城治村在产业兴村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产业兴企业”,壮大传统产业

  发展养猪业,带动了养猪业兴起的同时,也壮大了这一传统产业。

  在城治村二级公路旁,有一个占地20亩,饲养瘦肉型猪2000多头的规模猪场,这是广西博白县宝中宝有限公司在该村投资兴建的。该猪场建成后,走“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发展模式,带领一大批农户共同致富。如城治村高坡头屯,户户均建有规模猪场、沼气池,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示范基地。广东、海南等地的客商长期在此交易,很快就形成了交易市场,每天装车外调的猪苗不少于3卡车。据了解,高峰期,城治村规模以上猪场上千个,300头至500头的猪场有100多个,成了区内闻名的生猪外调基地。

  与此同时,城治村的特色养殖——山窝大草鱼也蓬勃崛起,成了一大品牌。仅到燕屯就有近100张山窝鱼塘,去年收入达到30万元。村民向笔者介绍,由于山窝大草鱼名声在外,客户专门上门收购。过去能养到几十斤重,现在一般养到七八斤,客户就抢着要了,不到半分地的鱼塘,一年收入就有3000元。据统计,2010年,城治村养殖总产值就达8000多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半壁江山。

  “我们要用3年时间,使全村实现肉猪出栏30万头,仔猪出栏60万头,大草鱼销售7.5万公斤,形成叫得更响的传统产业品牌。”谈起城治村水产畜牧业发展规划,村支书彭家进显得信心十足。

  “企业带产业”,培育新兴产业

  城治人靠山吃山,一旦与市场对接,传统手工艺便大有“钱”途。一批有头脑的手工匠人经过考察,认定只有规模生产,才能占领市场。于是纷纷自己投资办厂,或与外省企业联营,木器加工成了城治的新兴产业。

  在一间漂亮的厂房里,老板阿旺说,他的厂主要生产刀座,产品销往广东阳江,工人有几十人,年产值有几十万元。

  为了拓展市场,聪明的城治木器加工老板抱成一团,全村所有生产的圆台等产品,统一以一家公司的名义进行生产与销售,实行“生产标准化、监控全程化、运作企业化、营销品牌化”,从而避免恶性竞争,形成了企业品牌,增加了经济效益。

  “我们村有木器加工企业30多家,主要生产刀座、圆台、床、椅、门框等,年产值达1500万元。其中专业示范村14个,家家户户从事木器加工。”村委会主任庞铁生对笔者说。

  产业兴村,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

  产业集聚,让群众钱包鼓起。有了钱,便能办大事,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

  2007年初,城治村借浦宝二级路穿境而过之机,全村大大小小的村庄不约而同地集资硬化通往二级路的村道。目前,城治村硬化路几乎通到家家户户门前,屯屯建沼气池、改厕,有的建起候车亭,有的建起文化广场,有的安装路灯,有的建起绿化带。一幢幢“养猪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养猪车”威风八面。城治村南面堂屯,更是投资60万元建成了广西首个自然屯游泳池,全屯共集资300多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

  产业兴起来了,农户富起来了,新农村建起来了。2009年,城治村被评为自治区百村示范点,城治村的南面堂屯、到燕屯被定为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