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沙镇:一个小康示范镇的快速变迁

  一踏进企沙镇,1.8公里长、40米宽且硬化很好的德城大道映入眼帘,漂亮整洁,两旁是林立的商店、饮食店、娱乐厅等,一排整齐、现代化路灯让人感觉置身繁华的都市之中。“全国重点镇、广西小康示范镇、国家一类边地贸口岸……”近日,记者走基层一行到企沙采访时,镇长骆国章滔滔不绝的向记者介绍企沙近年来各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数字看变化

  2005年该镇本级财政贡献1亿元,2008年财政贡献就达到了1.8亿元;2005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4.15亿元, 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8.61亿元;2005年工业总产值3.95亿元,2008年工业总产值5.38亿元;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14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785元……

  而且,这个变化还在加速。

  仅2008年,该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1亿元,同比增长51%;工业总产值5.38亿元,同比增长25.7%;农业生产总值为4.53亿元,同比增长14.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3亿元,同比增长110%;水产品总产量10.04万吨,同比增长1%;农民人均纯收入4785元,同比增长15.9%;镇本级财政收入3980万元,同比增长109%。

  就业看变化

  “回家工作比在深圳、东莞时打工挣的钱还多,离家又近,生活成本低,感觉比在外面更好。现在我们这里也有很多外地人过来打工的,我们这家咖啡店就有安徽、湖南、来宾、南宁等地的服务员。”在企沙镇名岛咖啡店上班的小刘一脸幸福的告诉记者近年来家乡的变化。

  她说,家乡变化最大的是家乡的人们越来越会玩了,消费能力也越来越强了,以前人们是把钱放在家里宁愿被老鼠咬了也不愿意消费,现在企沙人的穿着打扮比城市人还时髦,镇里有很多品牌专卖店,梦特娇、安踏、花花公子、鸿星尔克等品牌专卖店,很多店是外地人过来开的,大家越来越看重企沙,纷纷来企沙投资创业。就名岛咖啡店每天都有广东、湛江、温州等地的老板过来喝咖啡。说到这里时小刘忍不住笑笑说:“我们这家咖啡店的客人什么档次的都有,有农民工、城镇居民、老板、上班族……以前都认为都市的有钱人才进咖啡店的,现在镇里的居民中午休息或是不出海捕鱼就来这里消遣,而且都是比较高的消费,变化真的太大了。”

  “过去是我们出去打工,现在是外地人到我们这里来打工。”小刘继续说。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入和泛北部湾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以及泛珠三角经济合作、西南地区经济合作和西部深入大开发,企沙镇的发展非常快速,特别是钢铁项目及防城港电厂的落户,为企沙带来无限的商机,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也引来众多创业就业的贤达之士。

  住房看变化

  走进企沙镇,随处可看到一幢幢漂亮气派的房屋,装修精致,门庭干净。随同采访的企沙镇干部小吴告诉记者,镇里有很多新建的房子主人都是从村里搬迁过来的,农民赚了钱后,很多到镇里建房开店,由农民变成城镇居民。

  就如企沙华侨村,1978年从越南来的归侨,回来时仅2000多人,全部是渔民,没有可耕土地,没有房子,只有小木船,吃喝拉撒全在上面。现在已经有4000多人,尽管当年由联合国难民署给建了十几幢归侨房,但无法满足所有侨民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捕捞收入日渐增长,加上地方政府每年在资金、技术方面给予支持,渔民们很快走上了富裕路。有了钱的归侨都想上岸建房,方便小孩的教育及老人的养老。小吴一边走一边介绍着,突然他指着前面几栋非常漂亮的房子说:“这里就是华侨新村改造项目,共建178套公寓房已全部完成,现在正在全面装修,平均105平方米一套的商品房,均为华侨村渔民所购,侨民上岸拥有自己的住宅,以海为家的疍家生活方式已成历史。”

  近年来,企沙镇以改造华侨新村项目为契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把建设钢铁后勤保障医院企沙分院、计生综合服务楼列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项目。自筹部分资金对倡侨路、渔冲路、朝阳路、德城大道、民生北路、沙江路、拥军路、文明路进行了改造,维修了北江口至炮台路口道路,投资9万元修建街道下水井104个,这些基础设施的竣工,进一步改善了居民交通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随着钢铁基地“天字号”工程建设推进,以钢铁、能源、石化、修造船、重型机械、食品加工为主的临海大工业将得到迅猛的发展,作为钢铁基地后花园的企沙变化正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