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鸡村:象州县以产业化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样板



  六月的象州,草木葱茏,生机盎然;早起的太阳,将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照在大乐镇庙鸡小康示范村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庙鸡村是象州县第一个统一规划建设的新村,于2003年开始建设,新村占地面积35.08亩,建筑面积8956.64平方米,绿地面积39%;村内统一建设给排水系统、环村水泥路、花圃和垃圾池,同时在村周边的桑园建鱼池、安装诱虫灯,杀虫养鱼,减少农药使用量,使庙鸡村成为一个环保生态型的新农村。

  新村每幢楼房占地面积140平方米,户型为三面采光二层半别墅,集客厅、卧室、厨房、餐厅、卫生间、车(仓)库、庭院、禽畜栏舍和沼气池于一体;房屋设计图纸统一、外墙装饰材料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高度统一;主体造价约为12万元,装修3万元左右。目前已建好28幢别墅、4个文化宣传栏、1个篮球场和1幢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的文化科技楼。该村在2005年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乡镇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2006年,又被列为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07年6月23日,中央党校的领导专家到该村调研新农村建设,并给予高度评价。

  庙鸡村过去以种植水稻、玉米、黄豆等农作物为主,人均收入在1505.6元左右。从2000年开始,该村在县、乡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大力发展“蚕—沼—桑—灯—鱼”生态型高产优质高效蚕桑生产,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了资源。截至2006年,庙鸡村建成沼气池38个,桑园发展到715亩,户均有桑7.01亩,年养蚕2314.75张,产茧1736.07担,产值201.3万元,村民的人均跃升到的4277.8元,比2000年多2772.2元,增长184.1%。

  在发展桑蚕业过程中,农业局还组织庙鸡村群众成立了桑蚕协会:由协会组织蚕农参加桑蚕技术培训班、交流桑蚕生产经验、建立覆盖全村的蚕病综合防治体系、统一全村的蚕茧质量标准(化蛹率在95%以上)。经过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庙鸡村民,种桑养蚕水平迅速提高,鲜茧的质量等级均达到一级,产量也大幅度提高。该村桑蚕协会经常组织蚕农统一卖茧,每到蚕茧大批量上市的时候,总有茧站或是缫丝厂派人到村里收茧,而且茧价比同期市场上的价格高,真正是优质优价。

  庙鸡村的变迁,是象州县“以工业化促进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发展的一个典型。近年来,象州县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农业生态不断发展的良好效果。桑蚕产业依托县内的广西华佳公司、浙江丝绸之路广西公司等5家大型企业,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的。桑园面积从2000年的0.5万亩增加到2006年底的20万亩,鲜茧产量由1.81万担跃升到2006年的38.75万担。2006年,象州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65元,而桑蚕产业的贡献达1630元,占53.1%,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由之路,是继家庭联产承包之后的又一伟大创举,它不仅使庙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必将深刻地改变我县农村落后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