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街道、一座座或典雅或现代的庭院,挂满累累硕果的千年荔枝树,充满人文气息的诗画长廊,古朴威严的廉石亭……记者走进广西北流市罗政村,俨然进入一座生态公园,街道上设置的路标指示牌更加强化了这种感觉。
以沼气为纽带发展生态农业
罗政村地处大容山南麓,水田少坡地旱地多。近年来,村党支部书记钟耀荣带领村民们因地制宜大做种养文章,建成优质龙眼水果基地1500多亩,优质苗圃基地800多亩,使罗政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龙眼村、苗圃村。村民人均年收入逐年增加,去年达到3600多元。
村里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推行"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全村建成沼气池542座,占全村住户的93%。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安装了闭路电视,建成了卫生厕所、标准畜禽舍。这个村已由一个普通的小村庄成长为全国生态家园建设先进村、全国农业生态示范点。
记者在村委会的年度工作规划中看到,村里每年都要举办三节(荔枝节、龙眼节、旅游文化艺术节),进行"五好家庭"、"清洁卫生达标户"评比。作为广西第一个村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基地,罗政村经常和北流市教育局、团市委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自筹资金 自办文化
村民们的口袋渐渐鼓了起来,如何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农民们更加有意义地度过农闲时间,成了罗政村党支部思考的新问题。2000年,在钟耀荣的带领下,村民们自愿拆屋献地,捐资5万多元,建成了一个占地10多亩的文化广场,在文化广场周围还修建了阅报亭、灯光球场、诗画廊。村民们在农闲时不再站在街头扎堆儿闲聊,而是来到广场上唱唱歌、跳跳舞、打打球,愉悦身心,或是看看报刊杂志,"了解一下国家大事"。
钟耀荣告诉记者说,村民自发组建的龙狮队、粤剧队等,节假日经常在文化广场上进行表演。这些文艺团队的节目都是自编自演的,大多反映村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村民很容易接受。此外,还宣传新政策,传播新文化,在娱乐群众的同时起到了教育群众的作用。
一个文化广场,把村里的"闲人""懒人"变没了,人人都可以到广场上找找乐儿。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村民们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村民们都自觉维护村里的卫生,再也没有过去那种堆积垃圾的现象,村容村貌有了极大的改善。因为经常聚在一起搞文体活动,村民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凝聚力越来越强。村里再也没有了聚众赌博现象,家庭纠纷和邻里矛盾也明显减少。
建生态家园不忘历史遗迹保护
罗政村在搞建设的同时,没有盲目地拆旧翻新,十分重视对村里的传统建筑和历史文物的保护。记者顺着路标,来到了村里保存至今的中共北流县第一任支部书记蒋萍石的故居,这座大宅院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风采,建筑风格十分古朴,厅堂里挂着蒋萍石的大照片和生平简介。罗政村发扬保护历史、继承优秀传统的观念,以一种长远的眼光,避免了农村历史文化的流失。
村子还建了一个古荔园对23株千年荔枝树专门进行保护。记者在园中看到,千年树龄的荔枝树干需要两三个人才能合抱起来。一簇簇半红半绿的荔枝挂满枝头,仅古荔轩中的这几株树一年就能产几千斤荔枝。一位在树下乘凉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都很注意保护这些古树,没有人乱摘树上的果子。
玉林市文化局副局长张国强介绍说,这些地方已经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村支部很好地抓住机遇,引导农民建设了十来家农家旅馆,这些农家旅馆经济实惠,村子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又可以看到农民朋友自编自演的节目,很多城里人到这里来过周末,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张国强说,鼓励农民自筹资金、自办文化是北流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形式。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民公园、农村文化广场39个,图书馆(室)45个,文化站(室)52个,有文化生态家园示范户7000余户,北流由此进入"全国生态家园建设示范县(市)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