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 生态新村出美景 别墅农家醉游人
生态新村一建成,城里人马上跑来观光休闲;“农家别墅”刚装修,游人迫不及待住进来;厨房沼气才接好,“家庭餐馆”就被住客催着开业;沼液沼渣种出的生态水果客人喜爱,柿子成熟的金秋十月顺便搞个“月柿节”,连续4年游人如织,当月总是客房爆满……这种突如其来的人气、财气、福气,对于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的农民来说,4年前还真的始料未及呢!
大桂林旅游圈山水美景星罗棋布,地处“圈”内偏僻山区的红岩村,为什么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呢?
概况:果林似绿海 新村成景点
莲花镇红岩村距桂林123公里,属于喀斯特地貌,周围却没什么奇峰怪洞。居住在这里的人,世世代代都过着水田种稻谷、旱地栽玉米的穷日子。上世纪80年代中期,恭城农村大力发展沼气,红岩村行动快,见效自然也快。柴火问题解决,全村封山育林,再利用沼液沼渣大种水果。年复一年,山林果林连绵成片,绿海波涛起伏,美不胜收。
2003年初,在上级扶持下,红岩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资金、统一管理、统一施工”的方式,组织村民建设别墅式新村。这个自然村95户人家,当时只有31户犹犹豫豫拿出钱来报名,每家建造三层共计近300平方米的“洋楼”。到现在不过4年光景,这第一期建别墅的农家,通过经营家庭旅店和让游客采摘、选购“生态果”,普遍把建房、装修连同家具等每户十几万元的投资,全都收回来了。
目前,红岩村建成农家别墅51栋,新村人家超过老村。全村拥有月柿、柑橘、柚子等水果1000亩,400人的村落人均有果2.5亩。新老村拉平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2005年和2006年都超过8000元。
思路:建生态家园 办乡村旅游
4年前,为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红岩村作为富裕生态家园新村示范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统一规划建设。
新村选址在老村前河流两岸空地上,规划时就设定乡村旅游功能,上级有关部门扶持修建瑶寨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停车场、环形村道、灯光篮球场、旅游登山小道等公共设施。“占天占地”、外观一致的独立别墅,设计时就考虑客房、餐厅等家庭旅店功能,建设费用由农家自筹。
按照“生态家园”建设要求,靠近老村建的第一期农家别墅,沿用每户配套建一个沼气池的老办法。之后建在河对岸的别墅,则由养猪场集中建一个大沼气池,按物业管理模式向各家供应生态燃气。
模式:果业连旅业 互动加循环
考虑到发展旅业,别墅不再养猪,厕所下水道单独引向沼池,再将果园掉落的烂果、厨房清出的废菜等收集进池发酵。
绿荫迷人的果园,四季飘香的菜园,尽兴垂钓的河流,随意攀爬的青山,悠然漫步的曲径,瑶族占60%、壮族占20%的人口结构的乡土风情……使红岩村形成了把乡村旅游也纳入其中的循环经济新模式(示意图见文末)。
这个新模式,把“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恭城模式”成功扩展,添加新的内涵,从生态农业延伸到乡村旅游,让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联动,在更长的产业链条、更大的生产服务领域、更多的回收利用渠道上,形成更丰富多彩的良性生态循环——在这个少数民族山村,发展了近20年的“循环农业”,经政府奋力一推,大步跨上“循环经济”新台阶!
经验:量变到质变 政府要催化
红岩村4年间堪称“质变”的飞跃,既得益于多年来“量变”的积累,又得力于政府的适时“催化”。
首先,沼气代替柴木,自觉封山育林,生态环境逐步恢复,青山重现,流水再清。
其次,调整农业结构,改种稻栽玉米为种果种菜,既提高效益,又进一步美化环境。
最后,也是关键的一条,政府适时扶持引导,确定“生态家园”目标,明确乡村旅游方向,投入财政资金修建公共设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组织、高质量实施、高要求管理新村建设。
效益:收入超城市 愿做红岩人
据对红岩新村人家随意入户观察和随机抽样了解,外观、构造和面积大致一样的51栋农家别墅,每栋一般经营6间客房,房价30—80元不等,全年算下来入住率四至五成,一户人家住宿费可进4—6万元上下。
果熟季节,游人最多。红岩村本来就卖得好的柿柚橙柑等,有一半就这样让游人上门“消化”了。别墅主人实话实说:全年卖果收入与旅游收入大致相当。
就靠果业和旅业,如果新村单独算账,今年一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3935元的可支配收入,也就够得上红岩新村农民同季度人均纯收入的一半。
利用循环经济实现螺旋式循环增收的红岩人,倍加珍惜生态良性循环,更加注重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惹得“回头客”一再“回头”,旅业、果业比翼双飞,扶摇直上!
眼下,新村刚规划第四期18栋别墅,老村已有16户人家闻风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