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融江河畔,有一个村落叫上寻阳屯,这几年该屯靠种桑养蚕,过上了文明富裕的生活,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屯。
沾了“蚕宝宝”的光
上寻阳屯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江河畔,距县城融水镇7公里。这里水陆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全屯45户人家,人口近200人,耕地面积500亩。其中水田220亩,旱地280亩,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种桑面积从刚开始的3户人家1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39户人家400多亩,户均8亩以上。1998年以前,种桑养蚕业没有形成规模,2002年新一届村领导班子决定趁全县产业结构调整之机,大力发展桑蚕业。
2006年全屯种桑面积410亩,养蚕1068张,产鲜茧42吨,销售收入170万元,光养蚕一项人均收入8700多元,比2002年没有种桑养蚕前的2000元翻了四番。如黄宏靖、黎远新、黎远飞等户均种桑10亩以上的大户,去年收入均超过5万元。该屯共建沼气池40座,入户率达90%,卫生厕所改造26户,普及率达60%。目前,全屯建有砖混楼房41座(其中15座在建中),已购买彩电的有40户,已购买冰箱的20户,已购买摩托车的15户,已购买手机的50人。户均存款3万元。上寻阳屯成为远近闻名的“桑蚕”屯。
上寻阳屯这几年经多方筹资、捐款共4万多元,修建了文化图书娱乐室,解决了人畜引水工程,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全屯硬化道路近3公里。村中有保洁员每天定时进行卫生打扫,保持了村屯的卫生清洁。这里乡风纯朴,治安状况良好,群众遵守守法,爱国拥军。十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
每每谈及这些变化,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都是沾了‘蚕宝宝’的光啊!”
“农家课堂”惠千家
自己富了不算数,大家一起富裕才幸福。上寻阳屯黎远新、黎远明、黎远清、黄宏光、黄宏源等7名党员和青年民兵自觉组建“党员致富学堂”和“农家课堂”。他们将自己的家庭变成课堂,添置了桌椅床铺、办起了桑蚕学校,广收弟子,免费教学员种桑养蚕。学员中年龄最大的是同练乡67岁的周公公,最小的是刚17岁出头的小青年。最远是从150公里之外的良寨乡、杆洞乡赶来。“老师”手把手地教他们种桑时如何把握好行距萖距、品种选择、采摘桑叶,如何给幼蚕喂食,如何掌握蚕虫的睡眠时间,以及幼蚕上簇,消毒、摘茧等知识。
今年3月,杆洞乡一村民的桑园大面积发病,桑叶一片片地发黄枯萎。电话打到上寻阳屯村民组长黎远新家里,黎远新二话不说,当晚就坐着夜班车连夜赶往杆洞,为桑树诊断病情,对症下药,为该村民挽回了不小的损失。
“党员致富学堂”和“农家课堂”自今年开办以来,共接待来自全镇、全县的群众4批500多人。这些群众学成后回乡创业,推动了全镇种桑养蚕工作,融水镇桑园面积如今已达12000多亩,其中2007年新增桑树6000多亩。
“桑蚕协会”功劳大
为了把蚕业做大做强,在县农业局领导下屯指导村民成立桑蚕协会,为村民提供产、学、供、销一条龙服务。自从有了桑蚕协会,该屯的桑蚕业就多了一层保护伞,协会也在发展中不断壮大。村民纷纷自愿加入,会员从2003年成立之初的40人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人。2003年,当地蚕价下跌,黎远新等几位协会负责人便深入各地了解行情,后来将全屯的10多吨蚕茧拉到价格稍扬的河池宜州、罗城等地销售。仅此一项,为全屯挽回经济损失6万多元。
协会还定期发布病虫公告,组织全屯群众统一预防统一杀虫,减少了桑蚕大病的发生,2004年夏,该屯蚕虫脓病发作,协会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一面向柳州蚕种场请求技术指导,终于及时控制疫情,避免了大面积爆发。
为开拓大家的眼界,协会组织了100名会员分三批分别前往桑蚕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河池宜州及我市柳城、融安等地参观学习。村民们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创新了发展思路,加快了种桑养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