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县两安乡劳务经济让乡民人居环境变了样


  地处边远山区的钟山县两安瑶族乡针对人多地少不利于快速改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现状,他们不是持“天上掉下馅饼”、“守株待兔”的等、靠、要思想,而是更新生活观念,告别祖祖辈辈相依为命的土地命根子,大胆走出山外,走“走出去,挣回来”的劳务增收路子。据统计,今年该乡有5000多名农民在广东、浙江、湖北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市内企业务工,预计人均年收入6000以上,他们用务工挣回来的资金,或投入到发展家庭经济中,或购买高档家具,建楼房,提高了生活条件,改善了人居环境,劳务实经济让瑶乡生活人居环境变了样。

  该乡人多田地少,特别是随着近些年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普及,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从田地中“解放”出来,成为典型的“做工不粘边,吃饭大半边”的“空闲”农民。该乡党委、政府立足这一实际,在引导驻村工作组干部适时引导农民群众走外出务工经济强村路子的基础上,还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县里举办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技术培训班,提高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引导他们走长期性与季节性相结合,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型的务工新路子,有效地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化为产业工人角色转变。该乡依托当地农民采割松脂人勤手快的优势,通过采取乡政府引导组织、熟人帮带、亲戚组团等方式,组织1000多名农民远赴四川、湖北、江西等省从事采割松脂行业,由于他们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民风淳朴,做事勤劳,工作效率高,备受所在地老板的欢迎,务工收入自然水涨船高,人均月收入1000元至2000元。该乡龙窝自然村是一个典型的“打工村”,全村900多人口,今年就有350多人在外地务工,他们用务工挣回来的钱,建起了漂亮的房子,全村60%的农户近年来新建的住房,资金投入来源基本上是依靠外出务工挣钱建起来的,被群众形象地称之为“务工楼”,龙窝自然村也由昔日的贫困村向小康村转变。

  “打工一年,生活一小变;打工三年,生活大变样。”这是该乡农民群众谈及外出务工给农村带来实惠时常说的一句话。如今,走进瑶乡,只见一栋栋漂亮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如雨后春笋般地呈现在眼前,他们从县城抱回了大彩电,用上了消毒柜,骑上了崭新的摩托车,农民建房邀请了技术员前来指导规划,门前房后的环境卫生彻底改变了,村民们过上了日益红火的幸福日子,真是“百里瑶乡农民尽欢颜,生活人居环境变了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