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桥水电站蓄水发电后,西林县增加了近4万亩的库区水面。
水淹了山田,库区移民何以为生?西林县水产畜牧局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引导库区移民群众大力发展网箱养鱼,支起了农民增收的一片新天地。如今全县已发展网箱生态养殖鳙鱼年产值达1200万元,库区群众人均年产值达2452元,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上。马蚌乡鲁维村网箱养鱼2160箱5.4万平方米,占全县总数的48.5%。
马蚌乡鲁维村全村179户868人,辖鲁维上、中、下屯及平碰4个村民小组。1998年天生桥水电站建成蓄水以后,在库区形成了连绵上百公里的万峰湖,鲁维村人均水田面积剩下不足0.1亩,政府的补偿资金建房后所剩无几,不能维持长久的生计。鲁维村因此曾被人称为“上访村”。
2002年,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转变思路,引导库区移民走生态养殖致富之路,县水产畜牧局因此成为鲁维村“三级联创”的扶贫包村单位。四年来,当地水产部门连出“七招”,鲁维村依傍着一片开阔的水域渐渐变成了一个富裕快乐的“首富村”。全村179户就有162户养鱼,户均12箱300平方米,年产值583万元,人均年纯收入6218元。这个万峰湖畔的第一渔村,成了百色市“农家课堂”的培训基地。
示范养鱼效果明显。2002年,县水产畜牧局王文荣副局长和县水产渔政站莫寒清站长带着工作队进驻鲁维村开展帮扶,给当地群众指出了发展网箱生态养鱼和库汊围栏生态养鱼的道路。然而,对于世世代代与田地打交道的群众来说,丢掉锄头去养鱼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县水产畜牧局决定投入资金3万元先建示范点。万峰湖上建立了网箱生态养殖鳙鱼20箱,技术人员还经常深入库区各村寨,举办网箱养鱼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等知识讲座,近两千人次参加了培训,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
群雁高飞靠头雁。工作一开始,工作队就动员村党支部书记吴广林、副支书王清林等5名党员率先购买材料,建起30个网箱,教他们网箱鲶鱼养殖技术,引导他们到百色、南宁等地参观学习。当年,第一批鲶鱼就净获利6万元。村民们对养鱼开始有了兴趣。2003年,鲁维村发展网箱养鱼328箱,户均网箱养鱼2箱。
班子扎实路子清。“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发展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在县、乡党委的正确指导下,经过村民推选,吴广林等一批年纪轻、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讲奉献的党员调整充实到了村“两委”班子中。新班子到任后,县水产畜牧局驻村工作队帮助村党支部规划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水面养殖化、山上林木化、庭院果园化、家庭沼气化”的发展路子。
结对帮扶一起富。县水产畜牧局驻村工作队建议全村23名党员除自身带头发展网箱养鱼外,还要结对帮扶村里群众发展网箱养鱼。村支书吴广林很快带动起本屯42户群众,仅此一项这些农户户均年收入就有1.6万元。现在鲁维村85%以上农户都网箱养鱼,产品外销云南和贵州,养鱼已成为鲁维村的支柱产业,移民转变成了渔民。
信用担保资金足。为解决群众在养鱼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在驻村工作队的协调下,一个由党员为缺少资金的群众作担保,向乡信用社贷款发展网箱养鱼的“信用担保”办法出台。2002年发展网箱养鱼初期,该村党员共为群众担保贷款资金达200万元。鲁维村贫困户李连勇一家是吴广林的联系户,吴广林到信用社以自家几个网箱鱼作担保,帮助李连勇贷款5000元发展5箱网箱养鱼。县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和吴广林还多次上门传授养殖技术,李连勇当年收入1.45万元,还清了贷款,还获纯利5000元。李连勇继续贷款发展养鱼,扩大养殖规模,如今已发展网箱30箱。通过鲁维村的“信用”示范,乡信用社不但乐意放贷给该村群众,还加大了对库移民的放款力度,推动了全县网箱养鱼的迅速发展。
“农家课堂”育“专家”。随着鲁维村网箱养鱼的迅速发展,群众对生产管理和饲养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工作队开始大力支持和参与“农家课堂”的兴办,以养殖大户的网箱作为现场培训基地,把“课堂”搬到网箱上,把培训班办到水面上。培训期间,“进修群众”在水上同吃、同住、同劳动,现场“跟班学习”,网箱制作、投放鱼苗、饲料配制、生产管理、病害防治、诱捕虾料等各项养殖技术以最简单明了的方式传授给了村民。作为“农家课堂”的培训户,吴广林、王清林成了村民心目中的“土专家”。2005年底至今,到鲁维村参观学习的外地人员达1000多人次。
协会带动大营销。2006年9月,鲁维村成立了养鱼协会,亮出“生态养鱼”、“绿色养鱼”的口号,统一品种,统一价格,统一品牌,如今营销队伍发展至23人,产品成功打进云南、贵州市场。他们还应邀跨区域到云贵两省的库区办起网箱养鱼培训班。
通过网箱养鱼,鲁维村改变了落后的面貌。2006年,鲁维村被西林县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之一。依靠养鱼脱贫后,鲁维村又开始在山上大力种植经济林木,发展用材林5600亩,人均6亩,经济林2528亩,人均3亩,森林覆盖率75%以上,昔日的荒山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在家中,大力发展沼气池和发展庭院经济,沼气池入户率达100%。鲁维村实现了“水面养殖化、山上林木化、庭院果园化、家庭沼气化”的发展目标。全村修建了人畜饮水工程18公里,架设了照明电线32公里,修通了一条13公里四级公路,还有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停车场。
如今,鲁维村所处库区近几十公里河段范围内,成了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移民群众水产养殖的“金三角”,为维护库区移民的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