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南区是1996年地级贵港市成立后设立的县级区,辖7镇2个街道办,总面积1089平方公里,人口70万。拥有西江黄金水道优质岸线100多公里,贵港至广州、梧州、北海、隆安高速公路,以及每天100多趟高铁列车将港南和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属于北部湾1小时经济圈和广州3小时经济圈范围。港南区是秦汉桂林郡、郁林郡、布山县的郡治、县治所在地,是“布山文化”和“廉石文化”发源地,区内保留有郁林郡古城遗址、千年古郡码头、安澜古塔、古驰道等历史古迹。近年来,港南区先后荣获“自治区平安建设先进区”“广西第三批依法行政示范点”“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广西产粮大县”和“2017年度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等荣誉称号。
贵港港苏湾作业区。卢建军/摄
2019年,港南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按照市委“13446”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好、好中快进”发展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五提升一决胜”六个年活动,持续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贵港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港南区的主要做法是: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用高质量发展标定方向,努力推进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运行。港南区委站位全局观大势,咬定目标不放松,不断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深入实施“县域经济提升年”活动,定期召开经济工作会、项目推进会,精准施策做好全年经济工作,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平稳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9%;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8.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均高于全国、自治区增速。均高于全国、自治区增速。
港南区被授予“中国羽绒之乡”“全国优秀羽绒产业集群”的称号。贵港市港南区发展和改革局供图
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按照自治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工业发展提升年”活动,不断加快产业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家,新增数量位居贵港市第1;继禹新型环保净水材料一期、中广核风电等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木业实现税收4.8亿元,同比增长14.3%,产值162亿元,同比增长14.1%; 羽绒业取得新突破,港南区荣获“全国优秀羽绒产业集群”称号。现代农业增点扩面提质成效明显,港南区企业获得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2 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36家;东津津口水果产业示范区被评为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木格镇是贵港市第一个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的乡镇;木梓阿婆茶、木格白玉蔗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
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蓄力量的基础,2019年港南区63个主要建设项目总投资201.5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7.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18.4亿元的146.9%。嘉龙海杰、佳睿福电子、继禹新型环保净水材料、桥圩·中国羽绒谷、国煌科技5个重大项目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数量位居贵港市前列;继禹环保二期、桥圩“温暖小镇”PPP项目、南山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等11个项目实现开工。强化项目建设用地保障,全年共完成征地5400多亩,拆迁7.7万平方米,净地交付港南公安消防大队江南中队、南山幼儿园、区人民医院城区分院等50个项目。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提升年”活动,全年新引进项目36个,合同投资额82.2亿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4%、124%。其中,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4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
建设中的电子产业龙头企业嘉龙海杰科技园。贵港市港南区发展和改革局供图
瞄准重点领域改革,破除各类发展障碍壁垒,为转型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重点改革持续推进。机构改革加快推进,党委、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进一步优化。率先在贵港市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并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进度和质量位居贵港市前列。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改革,实现了辖区内河流湖泊常态化巡查管理全覆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港南区9个镇(街道)医共体建设实现全覆盖,让群众就医更方便。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切实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战,港南区具有审批权限的“企业开办、工程建设”这两项重点指标办理时限均已达到或者低于贵港市办结时限要求。积极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共取消行政许可事项6项,承接或调整行政许可事项20项,新发展市场主体5000多家,有效激发社会创业活力。认真落实减费降税各项政策,1-11月,港南区新增减税降费1.2亿元。积极为纳税信用好的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问题,累计发放贷款376笔,合计1.7亿元;帮助100家企业获得10千伏电力准入交易,全年为企业节省电费1500多万元。
国家地理标志“木梓阿婆茶”富硒茶场。贵港市港南区发展和改革局供图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以城带乡、统筹推进,城乡风貌加速改善
城区承载力不断增强。深化“六城联创”“城市品位提升年”活动,持续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改建小街小巷22条,硬化路面9600多平方米,悦港路、廉石路、港南路西侧支路建成通车;一批城区公厕、垃圾收运、市政绿化等设施投入使用;新开发彰泰·滨江学府、彰泰·十里江湾、昌桂·财富港、兴进景园等商住项目,郁江两岸综合整治南岸工程景观向市民开放。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投入1.1亿元的智慧城市项目于2019年12月正式启动建设。
乡村环境风貌不断改善。深入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开展“三清三拆”整治工作,整治村屯183个,村屯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湛江镇平江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木格镇云垌村君子垌客家围屋群建筑入选国家级第五批传统村落名录; 东津、新塘、八塘等3个镇(街道)被评为自治区级生态镇,雷村、柳塘、新平等26个村被评为市级生态村,港南区累计有155个村(社区)获得自治区或市级生态村命名,占港南区行政村(社区)总数的92.8%。狠抓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目前已全部核实整改到位。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优良天数比率同比上升1.8%,PM2.5平均浓度下降11.6%;辖区内2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和泸湾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多年实现100%达标,港南区无突发水污染环境事故发生。
南山公园景区,内有千年名寺、岭南名刹南山寺。谭斌/摄
积极回应群众期盼,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决胜年”活动,全年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9亿元用于扶贫开发,5个贫困村、1.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帽。目前港南区50个贫困村已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26%。全力打赢 “四场硬仗”,投入2800多万元修建147条村屯道路,村屯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优化;创新探索“622”产业扶贫新模式,结合港南区实际,出台扶持政策并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产业扶贫,“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4.7%;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892万元,同比增长54%。其中,瓦塘镇八合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案例入选自治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港南区“一清二谈三诉讼”清理不规范合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经验,获自治区领导批示肯定。
民生事业水平稳步提升。全年民生支出20.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同比增长7.2%。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安排资金1.6亿元对133个学校进行扩增建设,港南三中、文笔山小学、滨江路小学建设扎实推进。加快推进健康港南建设,港南区11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推行贫困住院患者区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工作,付费实现一站式全自动结算;区人民医院内科楼建设项目已经进入验收阶段。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新建村级文体活动中心项目19个、“健康贵港·休闲运动示范点”5个,港南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位居贵港市第二。全力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有效处置了非洲猪瘟疫情;大力推行“铁桶计划”,生猪恢复生产加快,得到农业农村部和自治区的高度肯定,经验在广西推广。
社会治理能力稳步提高。扎实推进平安建设,港南区第三季度群众安全感排名跃升至自治区第10名、贵港市第1名。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全年共立七类涉恶案件26起,破七类涉恶案件20起,港南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调查排广西第22名、贵港市第2名。全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工作,全年共排查出矛盾纠纷1167件,调处率100%;调解成功1138件,调处成功率97.5%。狠抓政法队伍建设,港南区江南派出所荣获“全国枫桥式派出所”光荣称号,广西仅有三家派出所获此殊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 责任制,港南区没有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中共贵港市港南区委员会 贵港市港南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