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发展中的武鸣区。
花花大世界成为旅游胜地。
近日,武鸣区鸣鸣果园两个海柜的武鸣沃柑经检验合格,发往加拿大。
武鸣区着力推进乡村建设,改善百姓生产生活环境。图为风光秀丽的两江镇岜旺屯。
这是砥砺奋进的“十三五”,更是硕果累累的“十三五”。
回眸过去五年的武鸣,交出了令人欣喜的答卷:城区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多项指标位居南宁市12个县(区)前列,荣获“2016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县”、中国骆越文化之乡、中国龙母文化之乡、“2019年度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等称号。
“十三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武鸣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南宁市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果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结合强首府战略的实施,稳步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新提升。
同“城”共振
城区建设驶入“快车道”
“十三五”期间,武鸣区紧紧围绕“两中心一目的地两基地”发展定位和建设具有壮民族特色的“富裕文明、生态宜居、美丽和谐”新区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五年来,武鸣加快同城发展步伐,高速公路、二级公路、高铁、公交无缝对接地铁等密集的交通网已成为武鸣人民构建和谐社会、脱贫致富的“助推器”。据统计,城区共实施交通基础设施项目21项,完成投资26.94亿元,过境公路和县区连通公路项目5项,交通运输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推进南宁教育园区建设是武鸣区加快同城发展步伐的一项重要举措。五年来,武鸣区扎实推进南宁教育园区建设,推动配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目前该园区经五路南段、长岗大道东段、经八路等12条道路建成通车,一、二、三期路网全部进场施工,地下综合管廊一期工程正陆续进场施工;供水供电、网络通讯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全部到位。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医科大学武鸣校区、南宁师范大学武鸣校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武鸣校区等8所高校实现招生办学;开工建设富鸣·天河城综合项目及学校周边配套建设的广场和绿化公园,为高校师生及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城乡建设持续发展。武鸣坚持抓紧抓好城镇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提升城市品位。按照“具有浓郁壮文化特色的园林城镇”定位,全力打造“两湖四园”“三河两岸”。五年来,共投资1012.84万元,修建17座市政公厕,有效解决市民“入厕”难、“入厕”不便的问题;投资1695万元,新建大草坪公园、定罗湖公园(二期)和兴武大厦旁市民休闲配套中心;投资583万元,实施武华高速出口5个绿地景观提升工程、狮子山公园公厕等8个立体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面积约2500平方米;投资2821万元,完成燃气管网建设37.47公里,让武鸣进入了“天然气时代”。
特色突出
现代农业发展加快
2021年1月5日,武鸣区在广西鸣鸣果业有限公司、广西南宁市武鸣嘉沃农业专业合作社、广西起凤橘洲生态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沃柑果园举行武鸣沃柑开园活动。3家果园共与区内外19家水果采购商签订沃柑销售协议,协议销售武鸣沃柑2530吨,协议销售额2830万元。
“我们的沃柑品质和保鲜能力非常好,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去年仍成功出口到加拿大。”广西鸣鸣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纪素峰说。鸣鸣果园本次成功签约阿里巴巴国际站、长沙果惠农业、青岛谷果实业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并计划出口武鸣沃柑1200吨,主要销往加拿大、新加坡、迪拜、印尼、泰国等国家,预计销售额1440万元。
“武鸣沃柑”无疑是近年来武鸣农业发展中那个最“鲜甜”的果。“十三五”以来,武鸣区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基本路径,全力打造优势特色现代农业,多措并举加快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动城区农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武鸣区大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产业“10+3”提升行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村三次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全城区建立了46万亩晚熟柑橘、21.2万亩“双高”糖料蔗、15万亩香蕉、5万亩火龙果等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立8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8个。农机总动力76万千瓦,农机作业值8亿元,主要农作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67.2%,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如今,武鸣区累计创建并获认定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160个,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94家,家庭农场123家;“武鸣沃柑”获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佳年公司火龙果基地被农业部评为“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佳年火龙果获评中国名特优产品,“武鸣沃柑”区域公用品牌投入使用,获评2019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市场新锐品牌,“鸣鸣果园”“茂谷源”等沃柑品牌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农业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预计2020年城区本级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9.2亿元,同比增长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幸福度不断提升。
稳中有进
经济数据节节攀升
纵观“十三五”,武鸣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五年来,武鸣区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据统计,武鸣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共239项,总投资逾1400亿元,“十三五”期间实际完成投资694.6亿元,完成率为87.6%。
工业经济质量不断提高。五年来,武鸣区整顿、淘汰了部分产能落后、效益低下、存在环境问题的工业企业,城区本级新增培植47家规模以上企业,鑫鹤源钢管有限公司、新希望农牧科技公司、建机起重、鼎众陶瓷、名树达平稳顺利地实现了工业“大换血”。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碳酸钙、新型建材等专业产业园落地建设,林产品深加工集聚发展,扶持红狮水泥等企业实施技改,多元原料混合废液制备生物质天然气产业化试点工程稳步推进,木薯淀粉酒精企业顺利完成整合。五年来,城区投入7亿元,完善工业园区水、电、路、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工业园区保持快速增长,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园区工业“主战场”地位不断凸显,为武鸣完成“强工业”目标任务打下良好基础。2020年前三季度,武鸣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9.05亿元,同比增长12.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5.8%。
服务业支撑作用日趋明显。“十三五”时期,武鸣区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百佳汇、武鸣振合供应链公司、凤凰山陵园管理有限公司上规入统,为城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城区服务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76.12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113.63亿元,增加37.51亿元,年均增长13.2%。其中,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0%,电信业务总量增长40%,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5%。旅游业快速发展,2020年接待游客513.26万人次、消费43.55亿元。城区快递业务量迅猛增长,邮政业务总量增长40%。设立电商服务站点326个,实现镇级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
生态优先
绘就全域旅游新画卷
在武鸣区,有一个不可多得的静谧秀美之地——两江镇英俊大峡谷。峡谷里大小水潭无数,潭水清澈见底,白色的鹅卵石铺满整个河床,河水沿着小峡谷自上而下形成小瀑布。每年都吸引不少市民游客来露营。
立足于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十三五”时期,武鸣区以全域旅游建设为抓手,同步推进乡村建设、产业融合,将武鸣建设成为以壮文化为特色的休闲旅游目的地。2018年,武鸣被列入第一批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武鸣区旅游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武鸣区提出“一城一带一圈三区”的空间布局,将以武鸣主城片区作为城市的综合服务中心,以及全域旅游的服务中心和壮族文化形象展示的窗口,打造集旅游服务、集散、文化、商贸休闲于一体的旅游城;加强以武鸣城区、伊岭岩、大明山为中心的旅游文化设施、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景区建设,打造成壮族文化浓郁、自然山水优美的文化和度假休闲旅游带,打造骆越古韵文化生态旅游带、南宁最美的自驾风景道;打造环大明山旅游圈,加强与环大明山周边的马山、上林等县区的旅游合作,整合环线资源,构建特色鲜明的区域旅游产品体系,共同打造环大明山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大明山生态康养与骆越文化旅游区、伊岭休闲度假与民俗文化旅游区、中国—东盟文化休闲旅游区。
作为壮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以及传统习俗文化,也为武鸣区打造全域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每年的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都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已成为享誉全国的民族歌圩,入选民俗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武鸣区正围绕建设“我国著名的以壮文化为特色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打造“壮族三月三”“养生大明山”“壮乡旅居地”三张名片,把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相结合,形成了以“旅游+壮文化”为特点的旅游发展新模式。
乡村建设方面,武鸣区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工程,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做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努力把农村地区建成生活宜居、环境优美的生态乡村。2019年,武鸣区荣获南宁市乡村建设“美丽县城(城镇)”优胜奖第一名。2020年乡村风貌改造工作成效显著,获得自治区督查激励通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