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枝垂条,红果点缀。在冬日的隆安县那之乡火龙果产业示范区龙穗基地,工人们每天都忙着采摘火龙果,占地3500多亩的基地核心区内一派丰收景象。摘下的火龙果在低温车间经过去蒂、清洗、入库、装箱后立即发往全国各地。据统计,截至目前隆安县火龙果种植面积达7.2万亩,年产量17万吨,年产值5亿元以上。
近年来,隆安县以发展火龙果产业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扶持引导龙头企业联盟闯市场,隆安火龙果等农业特色品牌知名度日益提高,隆安县也因此荣获“2019年度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称号。
大力扶持夯实产业基础
“隆安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孕育出‘香蕉之乡’,也适宜火龙果的生长。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方式和党委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的有力扶持,使火龙果产业在隆安生根发芽,农业企业得以大展拳脚。”广西龙穗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修华道出众多农业强企落户隆安县的原因。
隆安县从1998年起零星发展火龙果种植。2014年起,该县创建那之乡火龙果产业示范区,引领产业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发展。隆安县对火龙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优先调配,企业进驻前做好“三通一平”。2017年至今,财政累计投入1500万元用于火龙果产业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新品种开发等相关工作。
经过几年的发展,那之乡火龙果产业示范区形成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栽培、标准化管理”模式,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稳定了火龙果的产量和质量。在提高果实品质的同时,还通过控制采摘期实现水果错峰上市。目前,示范区已带动全县建起41个火龙果基地,仅邻近的那桐镇就有7个种植基地连片种植同品种红心火龙果超万亩。
企业联盟打响隆安品牌
隆安火龙果种植基地2013年从台湾引进金都1号、红宝龙等火龙果品种进行种植,经过近7年的规模化发展,火龙果种植得到较快发展,良种覆盖率达100%。目前,隆安火龙果产量约占南宁产量的1/3,商品率达90%以上,产业效益突显,果品在北京、上海、香港等高端市场供不应求。这使得农民种果积极性高涨,种植规模迅速扩大,火龙果产业也成为隆安县的主导农业产业。2019年,隆安县火龙果种植面积达6.2万亩,火龙果鲜果总销售额达9.2亿元,待火龙果种植基地全部达产后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火龙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各生产基地采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走生态果园建设路子。示范区、优势区和产业园的建设,带动全县火龙果产业高速、高质量发展,涌现出了如金纳纳、伊密、特囍、龙穗、智诚等8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火龙果品牌,并有广西金穗农业有限公司、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广西龙穗农业有限公司、广西海泉农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生产的火龙果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如今,全县发展火龙果产业的规模企业达15家,大部分火龙果种植企业加入了南宁火龙果协会,龙头企业开始成型,组团迈向更大的市场。隆安火龙果更是从全国10000多个地理标志产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品牌农业神农奖”。
产业扶贫“造血”增收富民
火龙果种植基本实现自动化,但在采摘、护理等细节上需要大量人工。在示范区里,每30—50亩农田需雇请2人进行日常管护,采收旺季平均每天需要四五百名工人同时开工。这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
隆安县充分发挥火龙果产业的集聚效应,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吸引并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火龙果的生产流程,建立起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劳务承包、入股分红等“五金”带贫益贫机制。
公司鼓励农户、村集体将土地流转给公司,获得可观的土地租金收入,同时优先安排土地流转农户或优先聘用贫困户参加基地生产经营管理,使农户获得工资性收入,实现稳定增收。此外,公司还对基地进行统一建设并重新发包给农户,根据产量和品质发放“基本价+超额分成”或“基本工资+超额奖励”收益。并吸纳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和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每年按一定比例给予分红,稳定增加贫困户、贫困村收入。位于丁当镇的那之乡火龙果产业示范区金福基地分拣车间班长卢桂荣是丁当镇保湾村村民,她乐呵呵地说,以前自己种地看天吃饭,在家门口做产业工人后,每月稳定收入4000多元,还能照顾2个孩子,加上土地流转和村集体经济分红,比外出打工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