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黎明乡:村集体经济的“旧”和“新”

  今年以来,笔者调研走访了黎明乡7个村,实地了解该乡破解集体经济发展新时代难题。

  “旧”传统下村集体经济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黎明乡的制砖厂、木材加工厂、养鱼场等小企业有近15个,抛开环境因素,自身的发展缺陷非常明显,离城区路程遥远,技术落后,销量渠道狭小。再到后来,各村纷纷转型,关闭制砖厂、小水泥厂。

  随着养鱼场、制砖厂、采石厂等一批传统粗放型村集体经济的倒退殆尽,平果市黎明乡老的村集体经济“造血”方式已然被淘汰,不少村集体经济收入仅靠微薄租金“贫血供养”。在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与家庭承包经营“两条腿”走路的道路上,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现实“短板”。

  “村集体建设,绝大部分还是靠‘输血’,村集体‘造血’功能普遍薄弱。”黎明乡政府乡长韦启泽坦言,手头“宽裕”一点的村集体经济,一年的集体经济收入最高也不过1.2来万元,而大部分村里缺乏产业,每年村集体收入不到万元,并且“砸钱”硬发展都因为条件限制而无计可施。

  穷家难当,无钱办事,作为黎明乡村集体收入最少的两个贫困村,2016年因为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村级党组织“有心无力”,项目留不住,人才留不住。爱桃村、高桥村被列入了该乡脱贫攻坚的重点村。“我们村集体每年收入只有8000元,是村里一点荒地一年的租金,可支配收入少得可怜。”爱桃村支部书记韦昌剑面露尴尬。

  “黎明乡要发展,群众要吃饭、就业,更要脱贫致富”如何开拓经营性收入,成为摆在黎明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面前的最大难题。

  村书记转型当“老板”,集体经济瞬间变“新”

  关键时刻,国家政策送来了“东风”。在黎明乡,一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悄然开始。

  2016年12月,黎明乡党委引导各村以党组织牵头、党员致富带头人和骨干群策群力探索研究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全乡7个村分别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党组织提名推荐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层负责人,选配合适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发展带头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事项,需经村党组织研究决定。

  “经营企业,首要考虑风险与回报。”本身在部队干过会计的爱桃村党支部书记韦昌剑说。

  爱桃村多次召开党组成员“头脑风暴经济会议”,如种植水果产业,本村土地条件又不适合并且风险大,投资企业又太专业……反复研究后最终敲定了养殖业里的林下养鸡项目。一方面,100余亩的闲置山坡,是村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提供,也就免了租金负担;而林下养鸡也适合当地气候、土壤,风险小,规模大,价格不低还是市场“钢需”并且村民几乎都会养。

  2017年,黎明乡党委、政府接受爱桃村建议,在爱桃村万鸡山上建设了一个可以容纳20个场地的林下养鸡集中区,成功引进了广西富凤农牧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吸引贫困户进场养殖。公司负责提供鸡苗、饲料和养殖技术,贫困户负责养殖,鸡苗养大后,公司负责回收,公司按照市场价,给予贫困户3-5元/斤的利润。村班子成员村计生专干潘红霞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林下养鸡行业,在其夫妻共同奋斗下,当年饲养两批鸡苗,就获得了5万多的利润。林下养鸡对地处边远的爱桃村来说,是一项新鲜事业,不少贫困户都采用观望的态度,不敢进场养殖。

  “跟公司合作,发展林下养鸡已经有人已经尝到了甜头,如何引导村里贫困户进场养殖,实现家庭增收脱贫致富呢?”在发展林下养鸡取得成功后,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党支部书记韦昌剑。脱贫不脱贫,干部得先行。作为村里的村党支书,韦昌剑意识到必须要入户耐心动员贫困户进场养殖致富。明确方向后,积极深入有想法有饲养能力的贫困户家中,把村干潘红霞的林下养鸡致富的事一一如实传达,并细心做贫困户思想工作,贫困户担心缺乏技术,他答应给潘红霞当技术指导;贫困户担忧没有押金,他答应先帮忙垫付。在韦昌剑的耐心引导下,爱桃村林下养鸡集中区20个场地均有贫困户参与入场养殖,年出栏肉鸡34000羽以上,仅此一项,贫困户家庭收入增加5万元以上,并成立林下养鸡村民合作社,由党支书韦昌剑担任社长,潘红霞担任致富带头人。

  据了解,爱桃村林下养鸡有20个场,每个场养殖各色土鸡都在9000只左右,年收入已经突破36000元/场,成为名副其实的“万鸡山”。

  高桥村,则选择从种黄金菇开始。9月3日,笔者绕过弯曲的山路尽头,高桥村原先一片20亩的荒地如今已是搭建黄金菇种植厂房里一片生机勃勃,里面挂满了“致富菇”。一片片清脆嫩黄的黄金菇,是村支部书记蒙敏华口中的“致富菇”。原先这块地偏僻被抛荒,村里便流转了下来,利用专项扶持资金栽植黄金菇,合作社负责产、购、销服务最好不过。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高桥村根据本村村情实际,通过资金入股流转和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实现“质”、“量”“新”三步提升,是提振乡村振兴的底气。”村党支书蒙敏华说。

  黎明乡高桥村位于黎明乡西南部约3公里,属纯土坡地貌。长期以来能用到的经济平地一直很少,且辖区内山略底制约着大型村集体经济的基础建设,为了跳出村集体经济固有的老旧发展模式,高桥村“两委”多方探寻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组团多次到马山县进行食用菌种植考察,最终确定项目采用“公司+村民合作社+经济能人”合作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公司负责项目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并派技术员对到基地技术指导并提供黄金菇菌棒及回收产品,村合作社负责项目前管理及期筹备和投资,经济能人负责项目日常经营管理,项目利润采用产量分级分配模式。

  “今年我们整合帮扶资金18万元,采取“公司+村民合作社+经济能人”的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种植菌包10万棒,预计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增收19万元。”走进高桥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占地600多平方米的黄金菇目前长势喜人,并且由于黄金菇在市场上出现的少,不知不觉成为餐桌上的”紧俏货“,已经被平果市内多家大型超市和多家餐饮店订购,2020年11月5日更是入选了平果市消费扶贫产品展销馆的主推产品,多方面的销售了高桥村的黄金菇,该村驻村队员潘华成面带笑容娓娓道来。

  笔者了解到,高桥村采用“公司+村民合作社+经济能人合作”模式,每公斤签订保底价20元计算,今年通过产品销售至少增收20多万元,还可吸纳10多个贫困劳动力长期务工,高峰期将达到每天30多人次,不仅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以前探索发展养鱼、养猪等多种产业,都以失败告终,这次没想到成功了,就像有了个‘铁饭碗’。”高桥村党支部书记蒙敏华的愁眉终于舒展开来。

  村集体新的“第一桶金”

  2020年的这个夏天,爱桃村、高桥村,黎明乡的两大贫困村的集体经济银行账户里第一次有了5位数的存款。

  “如今,黄金菇就卖了2万多块钱,预计一年销售收入可达7至10万元。”蒙敏华诉笔者,投入的10多万元,可能一年多就回了本。

  看到村账户上的真金白银,眼神犀利了脑袋好像也更灵活了。

  韦昌剑和蒙敏华都觉得这个村支书当得格外踏实,因为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爱桃村和高桥村都是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对象,如今村干部们做事都有激情了。在他们看来,村里有了钱,村“两委”就有条件为村民办更多好事、实事,不再穷家难当,当穷家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会更可持续。“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党员,我们之前走了不少弯路,而如今看到两个贫困村的新面貌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下了”黎明乡政府乡长韦启泽高兴的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