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用拖拉机碾打青蒿
村民在操场晾晒青蒿
“今年我家种了6亩青蒿,每亩能收获干叶175千克左右,现在市场价是每千克8.6元,卖了这一批大概能有9000元左右收入,我们大部分村民都种植了,咱们靠这又有一笔可观的收入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乔善乡古城村村主任妻子高美新一边晒着刚收割的青蒿一边对笔者说,帽檐掩盖不了她脸上的喜悦。
一棵小“草”也有大价值,“遍地”是青蒿。乔善乡古城村地处乔善乡东北部,距乡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10个自然屯,总人口840户2868人,总耕地面积2085亩,2019年底实现脱贫摘帽。该村2016年开始种植青蒿,在乡党委、政府指导,驻村队员和村委的带领下,创新探索走出来了“党支部+产业指导员+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由党建优势转化脱贫攻坚优势,现如今整村青蒿种植面积已达500多亩,成了古城村群众脱贫增收的主要中草药作物,实现了“小青蒿”有大作为。
沐浴政策,为青蒿种植耕好“田”犁好“地”。青蒿喜湿润、忌干旱,怕渍水。针对这一生长习性和古城村的地理环境,在古城村作战大队长、第一书记以及村委的共同协商讨论下,积极向乔善乡以及上级汇报情况争取项目,修建了4条贯穿主要种植地的水利,为青蒿、玉米和水稻等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极大方便。“自从建了这两条贯穿整村的水利灌溉项目后,汛期不怕水淹水泡、旱季不担心土地过于干涸,根本上解决了我们青蒿种植所需要的供水和排水问题”古城村界排屯村民李芳说。为了让群众种植青蒿更有安全保障,县里还通过产业奖补政策,为种植青蒿的贫困户每亩补贴600元,为种植过程需要的肥料等投入以及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加上了“保险”;村民以前收割青蒿都是从地里头手拿肩扛回家,从地里到家里像蚂蚁搬运,一天也搬不了多少,还特别累,产业路修了之后,牛车和三轮车都可以到田头,省时又省力,解决了群众的各方面顾虑。至于销路问题,群众一点也不用担心,因为在后盾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联系下,介绍来制药公司与村民签订合同,订种订购,销路无忧。
精准指导,为青蒿种植施好“肥”盖好“土”。三月份的古城地里,村民正在有序地翻土播青蒿种。“党支部+产业指导员+农户”的发展模式为群众的青蒿种植提供了“造血”功能,解决了最核心的种植技术问题。眼看着新产业青蒿的收入着实可观,古城村党支部积极统筹规划,组织驻村队员转变身份成为产业指导员,自觉联系人社、农业等部门进行学习,还不时邀请农业站技术人员召开培训会教授种植基本技术。产业指导员定期入户走访青蒿种植户了解当年种植情况、技术上遇到的困难等,与农户走进田间实地观察青蒿生长、病虫灾害情况,指导种植户使用何种肥料、农药以及如何看护,从耕地到种植到收割全程指导,确保青蒿能健康生长、增加产量。“刚开始种植的时候,我还没有种植经验,看到别人种有比较可观的收入,自己也跟着种,种植过程中青蒿不是枯萎了就是长的稀松矮小,产量太低了,自从有了指导员的细心指导以及和经验种植户的交流,我的青蒿产量非常稳定,今年种的8亩青蒿够我忙活一阵子的了”古城村板嫩屯的青蒿种植户韦文德说。
群众细耕,展现一片金黄药香的产业丰收劳作画面。仲夏之季,遍地金黄,田埂地间农事正酣,来到古城村,会有一阵阵浓郁的草药香味扑鼻而来,走在古城的田边,你可以看到村民在田间埋头收割青蒿,在路上可以看到响着“吼吼”的发动机轰鸣声却满载着青蒿的三轮车,在操场上、篮球场上以及房屋顶上,随眼可见都晒着的金黄青蒿,还可以看到村民拿着木棒在奋力打出青蒿药籽......,这正是青蒿收获的季节所展现的景象,“驻村以来,看着古城的群众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心里很是满足,这小小的青蒿承载的是村民的希望,也承载着我们的期望,期望着这些“小青蒿”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更大动力,带着我们群众越走越好”古城村驻村队员韦人方说。古城村民在县党委、政府的政策帮扶下以及古城驻村队员用心用情帮助下,精耕细作,把小小的一颗青蒿种出了大大的希望、种鼓了腰包、种出了红火生活,种来了小汽车和漂亮楼房。据统计,古城全村今年500亩青蒿预计实现产值达75万元,带动全村近500户种植户实现增收。( 文/覃永东、 图/韦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