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1.37万名移民“搬”来新生活

走出深山天地宽 踏进新城幸福来

 

 

 

  “如今,我总算安心了。”日前,在农民工创业园广西大化铭顺防护制品有限公司缝制手套的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戈丛村搬迁贫困户吴冰妮说,“一是孩子读书方便,二是生活环境舒适,三是在创业园上班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好了。”

  近年来,大化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产城结合、打造生态民族新城”的工作思路,将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建设及产业开发结合起来,举全县之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建设试点工程,以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模式谋求扶贫工作新突破,让贫困群众“出山进城”,走上幸福新生活。据统计,大化县已有2950户13719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

  吴冰妮于2007年从桂平市嫁到七百弄乡戈丛村。戈丛村自然条件恶劣,主要靠种植玉米过活,加上家中两个老人生病,生活十分困难。2014年,吴冰妮一家搬迁到巴怀易地扶贫安置点,丈夫田兴发在城里打零工,一个月也有2000多元收入,生活稳定幸福。

  目前,大化县共建设16个搬迁安置点。为增强搬迁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和生产生活问题,该县多措并举,推动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共规划发展扶贫产业项目42个,规划投资35亿元,项目可创造21369个就业岗位。在县城安置区,规划发展产业项目14个。目前,该县已建成红水河长寿养生电子商务城,并着手在各中心乡镇和主要公路沿线自然屯建设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服务站点,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已建成农民工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并已进驻企业20多家;正在着力推进古江安置区建设达吽美食小镇建设,树立“中国长寿特色美食之乡”品牌,助推“中国食材基地县”建设及旅游业发展;着力推进城南工业园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及鳄鱼岛旅游开发区等项目建设,这些项目可安排就业岗位2万多个。在乡镇安置点,规划发展产业项目28个,包括丝瓜、干藕、火龙果等特色农林业,黄牛、七百弄鸡、七百弄山羊等养殖业,以及手工艺加工业等,可创造就业岗位1100个。

  “没想到老了还有工资领。”在大化县易地搬迁生态移民新城农民工创业园一家电子厂打工的50多岁的移民韦玉琼笑着说。今年春节,韦玉琼一家从六也乡加司村搬到移民新城居住。节后,儿子、儿媳前往广东打工,韦玉琼留守家里照看孙女。2月下旬,企业陆续入园创业之后,韦玉琼选择了一家干活较轻松的电子厂打工,既照看了孙女,又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韦玉琼每天早上送孙女去幼儿园,然后到厂里打工,下午5时到幼儿园接孙女一起回家。

  同时,大化县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脱贫智为基”的工作思路,在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和保障政策的基础上,着重对搬迁贫困户在“志”“智”双扶问题上加强引导和支持,先后开展了“人盯户”跟踪服务和“五讲五送”等系列活动,帮助移民搬迁户树立战胜贫困的志向和勇气,引导他们积极主动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充分利用良好的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和条件,努力学习本领,增长才干,艰苦创业,不断增强自我脱贫的能力和动力。 (韦哲 覃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