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潘洞村打牢基础稳步迈向小康

路通产业兴 生活有奔头

  “路修通了,屯内道路硬化了,产业发展起来了,网线也拉到了家门口,饮水工程正在加紧建设……”说起村里近几年的变化,宜州市北牙瑶族乡潘洞村村民喜不自胜。

  潘洞村位于宜州西南部,有625户1595人,其中,贫困户99户392人。

  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制约潘洞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以前路不通,群众吃了不少苦。”宜州市公安局派驻潘洞村“第一书记”韦凯说。把路修通成了潘洞村群众的首要愿望,也成了韦凯到任后的首要任务。

  路不通产业发展有多难?韦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桑蚕和甘蔗是潘洞村的主要产业,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由于路不通,上门来收购蚕茧的商贩便以此压价,1公斤压价3元至3.6元,一年下来每个蚕农就损失2000多元。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蔗农身上。

  为了修路,潘洞村多方筹集资金,后盾单位大力支持。2016年至今,潘洞村修建了4条8.45公里的通屯水泥路,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47.2万元。如今,潘洞村的通屯道路硬化已基本实现,车辆往来方便,群众密切了与外界的联系。潘洞村的产业发展也有了希望。

  6月14日,记者在潘洞村看到,一条3.5米宽的水泥路,从潘洞村直通纳夫屯,道路两旁的桑叶长势喜人。三五辆三轮运输车停在路旁,七八名村民正在采摘桑叶。“现在路通了,方便!车子直接开到地头。”一名村民一边把桑叶放到车上一边说。

  通屯道路修好了,屯内道路也要实现硬化。“以前屯内道路没有硬化,晴天沾灰,雨天沾泥,出门一趟衣服裤子从来没有干净过,常年四季都得穿雨靴。”家住言洞屯的村委委员谭海南说。去年以来,潘洞村通过申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获得财政补助资金57.5万元,硬化了4条2.8公里的屯内道路,村民告别了“泥泞”的日子。

  基础设施建设好了,产业的发展也跟着上了台阶。

  潘洞村党支部书记兰荣高说,以前路不通,信息闭塞,村民养蚕技术很落后,蚕茧产量不高。路通了以后,村民接触外界的机会多了,前两年村里引进了良种桑苗,蚕茧的产量也跟着上来了,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尝到了科技富农的甜头,潘洞村计划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准备通过种养技术讲座、科技下乡、经验交流等方式,加强务农人员的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的种植养殖技术。该村计划每年在村里开展2期至3期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农民掌握1门至2门实用技术。同时,经常性地邀请农业、人社等部门技术骨干,通过组建专家服务团和服务小分队、开通服务热线等方式,广泛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以及扶贫型、创业型培训,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为进一步促进村民增收,潘洞村还从南宁引进企业开展柠檬种植。如今,潘洞村种植柠檬300亩,不少村民加入了合作社。据预计,柠檬种植4年后,每亩产值可达2万元以上。韦凯说,期待这些柠檬能够尽快结出“甜蜜”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