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鹿寨:绝美鹿寨皆胜景 满城繁华挽遗风

  

   有一个地方,一旦走近,便无力走出。一旦阅读,便欲罢不能。一旦爱上,便刻骨铭心。

  鹿寨,这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小城,风光迤逦,是桂中地区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从远古时代起,古百越民族的先辈就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用自已的智慧和汗水,开拓这块广袤而古老的土地,在漫长的历史传承里,积淀和创造出灿烂而厚重的文化。

   这里的山歌,高亢婉转,旋律交错;这里的寻常百姓,能歌善舞、尚武多艺,自古到今酷爱诗词、书法,习字作画蔚然成风;历史久远的壮族师公舞、瑶族盘王舞,从明朝舞到了今天,鹿寨的文化之河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呦呦鹿鸣,寨美一方。这个溶岩山水抱城、五谷结芳碧野的鹿寨,风光旖旎,延绵百里的洛清江日夜奔腾不息,江岸奇峰挺拔、异洞深幽,人间绝美之地,不来憾之。

   妖娆鹿寨草木香,风情万种为霓裳

  鹿寨,除了个性鲜明的民族文化、深厚辉煌的历史、不可复制的世界级喀斯特美景,还有上千年历史的迷人小镇。

  中渡古镇,风韵犹存

  1800多年了,中渡的历史厚重得如同一本史书,几经时光流逝,朝代更迭,孕育出中渡丰腴而独特的文化。

   完整庞大的清代古民居遗址,尽管铅华洗去,但青砖灰瓦的群落,依旧闪耀着无声的光华。

  昔日的喧嚣演绎成今天的宁静。旧时的商号、古城门、客栈、香火鼎盛的武庙、粤东会馆、钟秀杰故居、古榕繁茂的码头等历史遗迹,虽然历经沧桑,但难掩曾经的繁华,可见当年商贾云集,古城的历史风貌在这里一一写尽。

  这里,一草一木都演绎着不同的故事,一砖一瓦,都渗透着岁月积累而成的沉稳与从容。

   那条穿街而过的青石板小路,经过岁月不断打磨,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冷冷清辉。驻足凝望,似乎看到了身穿粗布衣衫的汉子,或肩挑箩筐,或手推木轮车,一步一步地艰难的前行着;还有老婆婆、大姑娘、小媳妇,或提着篮子,或带着小孩,在青石板路上陆续地穿梭着……

  那光滑的石面,那若隐若现的辙痕,就象是一张张饱经沧桑的面孔,留下了生活的艰辛,也记录了生活的坚毅。深深浅浅时光的痕迹,留下中渡人生活的画面,也记录了中渡这座古城的历史。

   那一块块苍凉又不失温润的青石板,不知浸润了多少代中渡人的汗水,凝聚了多少中渡人的情感,踏着青石板路,行走在中渡古镇,有一种走在历史隧道中的感觉;小推车的木轮碾过它的身躯,便会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青石板虽然瘦小,匍伏在地,却总是回应一种承受的大度和一种历史的高度。

   除此,中渡古镇还有记载人类文化和文明历史的摩崖石刻,恢宏壮观,血泪彰显。

  无论是记述明王朝镇压瑶族起义的文治武功、瑶族同胞为反抗明王朝的血腥统治,浴血奋战的惨烈的“一方保障”、记录统治者镇压中渡、平山农民起义军后的右刻“平定洛斗下半团叛乱,斩首五百余级”,左刻“万历三年七月书”的“京观”石刻,还是记录太平军翼王石达开部挥师广西攻打桂林城不下时,弃城南下,一路经永福翻越大华山路过中渡的“全州石匠十名为记太平军好行”的牛角坳石刻,都可以让我们透过历史的云烟,穿越时光隧道,仿佛看到了当时血雨腥风和中渡人屹立不倒的坚韧精神。

    中渡人用产生于3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摩崖石刻,记录和保存了中渡残酷的战争史。这种与山岩并存的“史书”,不仅承载了先人创造的精深艺术,还留给后人可以触摸的历史脉络。

  行走在古镇,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久远的年代,听不到喧闹的汽笛,看不到耸云的高楼,嗅不到浑浊的气味。一个个驳岸、一条条水巷、一座座拱桥、一级级石阶、一艘艘小船,一个个传说,构成了中渡古镇独有的厚重和神秘,轻轻地,叩开中渡古镇的大门。

   香桥秘境,唯美画卷

  你走过很多路,踏过许多桥,但有一种桥,并非人力所为,它来自于上天的赐予,大自然的馈赠。

  在美丽的鹿寨香桥景区,满眼峰丛遍布,地下暗河溶洞幽幽。

   在峰丛的掩映下,一座神奇的“天生桥”横卧在峰峦间,气势磅礴。

  这座巨大的 “天生桥”,横卧在峡谷两侧的高山之巅,桥洞高 35 米,宽 40 米,桥身厚达 10 米,浑然天成,雄奇壮观。桥上灌木疯长,桥前百丈深渊, 桥下波涛汹涌,白浪翻腾,桥边蜿蜒曲折的栈道,迂回于层峦叠嶂间,人行其中,脚下浪花飞溅,头顶烟霞漫天。

   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没有桥,两岸百姓过河十分不便,远在洛阳的著名工匠鲁班知道后,只是轻轻挥动手中的板斧,这座桥,就瞬间自然形成了。当地百姓为了表达感谢,送上3颗香桃,又因正值阳春三月,便把这座取名为“香桥”。

   香桥必经之路,也如桃花源的曲径通幽,通过“月亮门”,穿过“秦人洞”,沿“桃花漳”边一截小径,才能到达山水秘境—香桥之中,人往桥中走,似在画中游。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地球上创造了各种不可思议的奇迹,而鹿寨的香桥,便是奇迹中的奇迹。

   古人有诗云:“香桥洞内有神仙,到此惊疑洞有天;桥上逍遥唯野搜,河边游玩打鱼船,蟠桃倒吊千秋在,石径藤盘四壁悬,樵夫爬山身已倦,归来犹向竹林眠。”

  今天墨客亦留下“香桥载誉古今传,多少游人觅洞天。鬼斧神工削奇景,徐翁应悔无机缘。”的赞誉,可见,香桥是古今文人墨客赋诗作画的美地。穿过香桥的河流是一条地下潜流河,河谷时隐时现,河水恍若一条巨龙,时而潜行于幽深峡谷之中,时而隐藏在群山峻岭之内。

   有人说:天生桥会把天、地、人、神聚拢到一起,它承接天空,拯救大地,护送人旅,召唤神灵。来过香桥的人,一定会记得这里的奇秀和旖旎,不似在人间,更像是人、神与万物聚会的仙山秘境。

   在香桥之北约 1 公里处,是九龙洞,此洞是一座水旱兼俱的石灰岩溶洞,由3个支洞组成,分为水洞和旱洞两层,主洞长 660 米,宽 40-60 米,高约 20 米。洞内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惟妙惟肖,让人迷幻,再打上五光十色的灯光,有一种不知道人间天上的错觉。

   相传古时候有6条黄龙,邀请锦江中的3条青龙来洞中聚会,9条龙看见洞里的景色犹如仙境,竟都想据为已有,彼此争斗不休,直到天亮时,谁也无法返回原来的居所,只好盘踞在洞内深处,再也不能脱身,因此得名“九龙洞”。

   洞中河道可供游客泛舟,旱洞部分除具有一般岩溶洞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钟乳石造型外,另有“游龙”、“古藤”、“灵芝”、“椰林”、“沙漠”和“鸳鸯池”等绝景。

   香桥岩风景区是“中国南方热带岩溶地貌景观”的缩影,被岩溶地质学家誉为名副其实的“喀斯特地质博物馆”,其中香桥天生桥、峰丛等作为典型代表列入中国第一代《岩溶学词典》。

   一座桥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段历史,撑起一个城市的高度和厚度。无论是文物、古迹,还是一个景区,都需要我们悉心呵护,攒起先人的智慧和今人的汗水,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传播着。

   响水瀑布,石林耸立

  我没亲临过响水瀑布,但我见过它,在地理杂志的一角,在鹿寨的旅游版图上。

  响水瀑布,光听这个名字,就能感受到千般诗情万般画意,就能遥想那层层叠叠的水帘,泼墨一般弥散和流泻在山水画卷里。

   据说,这个位于洛江峡谷尾段的,大陆罕见的大型低水头面状瀑布,是喀斯特地貌所孕育出的孩子,带有喀斯特独有的DNA,缤纷迷人。长1000米,宽82米,水位落差10余米,8级跌水,层层叠叠,呈现阶梯状次第绽开,河水奔流而下,视觉的震撼伴随着听觉的沉醉,空旷美妙的水唱,振荡于整个山谷,响彻云霄,恍若置身于恢弘的乐曲之中,心魄为之震憾。滩头急水倾泻,气势磅礴,滩下浪花滚滚,宛如万朵芙蓉飘游水中,妖娆而又内敛,魅惑而又沉稳。

  瀑布下汇合成的清潭,旋涡急转,水势平缓之处,形成水溏,溏中碧波潋滟,清澈见底,与周遭山色、花鸟虫鱼,构成一幅写意的水墨丹青。

  懂得它的人,对响水瀑布的着迷程度,绝不亚于对一段旷世绝唱般爱情故事的执着。

   响水瀑布的近邻,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石林,被誉为响水石林,这个曾埋于底下的层层叠叠的白色谜底,出尘于世后,被风化成黛色,一片一片密布的黛色柱状、锥状、塔状岩体和溶蚀裂隙组合而成的迷人石林景象,石体相对高度多在3米以上,挺拔、俊朗,又不失秀气。

   石林的形成和演变,有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大约在第四纪时期,源于露出地表的可溶性基岩,被地表的雨水长时间溶蚀溶解,发育成石林的雏形。随着岁月的推移,周边高地溶蚀、腐蚀的残余物不断覆盖,石林在表层岩溶带内持续被地表水和裂隙水溶蚀溶解,随周边残余物逐步将其深深地埋藏,石林在土层下继续被裂隙水溶蚀溶解,逐渐构成粗细、高低纷歧的石林,后经人工发掘而露出地表,世人才得以见其“庐山真面目”,是我国较为罕见的埋藏型石林。

   那一片山上,在繁茂的植被掩映下,石峰林立,石柱间宽窄不一,曲折回环,似城堡、如迷宫,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将如此奇妙神秘的山水美景馈赠于鹿寨,在这一方绝美之地,生长于奇山之上,让人心韵由生,落笔成花。

   稻花香里,无与伦比

  在鹿寨中渡镇马安村下车,穿过一片其貌不扬的稻田,沿着一座不太高的山坡,拾阶而上。我们的腿有些累,我们的眼有点目不暇接,当置身山顶,微喘吁吁时,就那么不经意的向山下一瞥,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猝不及防地撞入眼眸,山下那片曾以为其貌不扬的稻田,此刻魔术般变幻出让人震撼的画面:两只可爱的小鹿跟着妈妈,在一棵古树下觅食,枝头有燕子在飞翔,悠然的白云下飘着“呦呦鹿鸣寨美一方”8个大字……

   这是一幅在稻田里种出来的“3D立体画”,光这一幅画,就用了50亩土地,你一定想象不到,水稻可以种成艺术,粮食可以成为画笔,这里的每个村民都是稻田插画的设计师。

   稻花香里,以稻田为画布,展开丰富的想象力,通过使用不同品种的水稻,严谨、幽默的创作出以“呦呦鹿鸣 寨美一方”为主题的极美画卷。

   这每一笔一划,都经过精确的计算机模型计算,设计好要表现的图形,利用透视和3D技术,用矢量法,在算好的区域分品种播种,从而种出不同的颜色,让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此时,远处是青砖、碧瓦、白墙的古民居,在绿树和青山的掩映下,影影绰绰,若隐若现,一群白鹭在旁边稻田上空飞过,白色的动车组列车从远处飞驰而过。让人有一刹那的恍惚,有些分不清这是画中意境,还是人声嚷嚷的现实。

   是哪个伟大的设计师,将鹿寨马安村,注入点睛的一笔,创意成一幅无与伦比的“稻花香里”,让鹿寨这个名字,又增添了几许风情。

   稻田作画,源于日本,又称稻田彩绘,主要是以不同颜色叶子的水稻种植于水田中,栽种时先在农田里用传统画线器,画出九宫格,依图样定出坐标,再牵线描出图样或字体轮廓,最后种上彩色秧苗,随着水稻生长,就会呈现出预先规划的图形或文字。

   “稻花香里”粮食示范区是鹿寨县中渡镇都市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位于中渡镇马安村,这里四周绿树环绕,青山映衬,经风貌改造后的旧民居保留着青砖碧瓦,墙面统一刷白;全部硬化的路面干净整洁,一幅美丽田园风光跃然眼前。最让村民引以为荣的是村里的特色种植——优质彩色水稻。马安村自开展美丽鹿寨乡村建设以来,通过土地流转,种植近千亩彩色稻谷。因采用“种—养—休闲—餐饮”生态循环方式,该村成为中渡镇都市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的一个重要区域。

   查比花海,人与花心各自香

  花若海、人如潮,姹紫嫣红两妖娆。

  穿过一帘幽梦般“万条垂下绿丝绦”的锦屏藤长廊,心还在如梦似幻的幽深长廊里流连,而目光一眼就撞进了一片片花海里,触目所及之处,花浪翻腾,诗情涌溢。

   这片300亩的花海,吸引了无数爱花惜花之人,来花浪里泛舟。

  此刻,60亩马鞭草竞相开放,紫色的花瓣随风摇曳,灿若烟霞。微风徐来,蓝天白云下,紫色花浪涌动,彩蝶与蜂蜜在花间飞舞,那些赏花的人,不但不会破坏这景色的美,而且让这一片花海顿时充满了红尘俗世的烟火香气。

   马鞭草高1.2米左右,花期从5月持续到7月,紫色的花有点像薰衣草,但又有着其独特的气质,每一簇都像一把紫色的小伞,略带清新怡人的香气,散发着浪漫和神秘的芬芳,

  一边欣赏着淡紫色的马鞭草,一边细细品味着马鞭草的花语,在基督教中,马鞭草被视为是神圣的花。在过去,一般人认为疾病是受到魔女诅咒的时代里,它常被插在病人的床前,以解除魔咒。在古老的欧洲,它被视为珍贵的神圣之草,被赋予和平的象征。在文艺作品中对吸血鬼有克制作用。

   这边是浪漫梦幻的马鞭草,那边是20亩油葵,朵朵向阳,颗颗饱满。在25亩的太空莲花池,小荷才露尖尖角,已早有蜻蜓立上头,眺望荷田,赏荷花、采莲棚,剥莲子、摸荷花鱼、钓小龙虾,美妙的乡野农趣可以让人舒展身心,忘却烦忧。除此之外,查比花海内还种植了格桑花、蝶醉花、百日草等10余种花,为来往的游人,带来别样的百花盛宴。

   看花海里花开花落,望云海里云卷云舒,再回到茫茫人海,重拾梦想,继续上路,原来这里,让生活可以更加美好。

   这就是鹿寨旅游的冰山一角,无论是还未及书写的拉沟五家的原始森林、西眉烟雨的如梦似幻,还是鹰山挂月的千里婵娟、独秀凌霄的峰峦叠彩,亦或是洛江春讯的如诗如画、龙潭秋月的劈浪飞天,东岭晴岚的峥嵘雄浑,都无一不是组成魅力鹿寨的一笔一划,包括那些美丽动人的传说。

  在鹿寨大地上,至今流传着一个源于渔猎时代百越先民的仙人牧鹿神话,寄托了鹿寨人民对吉祥、平安、美好、幸福的祈祷和追求。仙鹿化成了鹿寨山,近山的洛清江和鹿鸣河则永远留下了当年仙鹿动听的呦呦鸣声。伴随《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优美意境,两天鹿寨之旅即将结束。但我知道,鹿寨,除了近年来逐年不断攀升的数字,以及大数据、大跨越和颠覆性的创新之外,就是不断浓郁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这烟火气来自世界对鹿寨的关注和深深的向往,人情味来自鹿寨县委县政府对企业和鹿寨百姓的保姆式服务以及对人才的种种呵护……

  走近一座城,了解一座城,阅读一座城,然后爱上一座城。鹿寨,这样一座含蓄婉约的城,洛江的清流,中渡的厚重,香桥的神秘、响水石林的逶迤……旖旎成一阙古寒的词,随岁月漫溯。

  愿一生只酿一田稻香,温一池荷语,醉在这半明半暖的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