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县古障镇水头村:脱贫茶叶满坡遍地金

  漫山遍野的茶园

  村民在采摘茶叶

  青山绿水鸟儿鸣,泉水奔跑响叮咚。4月19日,笔者一行驱车拐过山路十八弯,终于来到海拔1400多米的西林县古障镇水头村。

  今日的水头村今非昔比,公路盘旋绕山腰,整个山头郁郁葱葱,林木青翠欲滴,一排排修剪整齐的茶园点缀其中,一派悠然的田园风光。

  古障镇水头村位于古障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8公里,坐落在西林县最高峰——王子山脚下,为纯苗族村寨,辖江陇、坝卡、大新寨、水头4个自然屯,2015年精准识别过程中,全村共208户1061人,其中贫困户32户121人。茶叶种植及加工是水头村的支柱产业。

  “脱贫前,水头村80%的农户住的都是土坯房,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产业无规模、无特色,公共服务配套不到位,多年来,始终没有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山河依旧贫困依然’的尴尬。”水头村支书罗绍林说。

  水头村是西林县贫困村之一,扶贫攻坚中,该县整村脱贫村项目实施后,水头村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崭新的村两委办公楼拔地而起,一条条穿梭在村屯的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西林县党委政府共投入598.14万元,先后修通硬化屯级道路、建成村两委办公楼、舞台、球场、宣传栏、农家书屋等。

  古障镇副镇长班超乐说:“在基础设施方面后盾单位广西科学院也投入了1万元修通该村排水沟。后援单位西林县国有古障林场投入5.5万元硬化水头村大新寨屯级道路、修通坝卡屯至三家人(地名)村级路,及帮助贫困户建房挖地基和平整场地。”

  该村稳固住房、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指标也相续达到脱贫要求。水头村昔日的零星茶园被激活了,摇身一变成了“金山银山”。该村农民人均收入从2014年2800元提高到2016的8604元。2016年脱贫29户116人,贫困发生率从11.48%降低到0.57%。2016年11月经过自治区脱贫核验组实地核验,水头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目标。

  自然条件差,传统农业无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古障镇水头村是如何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茶叶是水头村特色产业,也是传统主导产业,全村种植茶叶面积10540亩,人均有10亩茶叶,去年得益于茶叶种植终于摘掉贫困帽子。

  熊明昌是当地茶叶种植大户,种植茶叶60多亩。他购买了一套机械加工经营茶叶。每年产干茶叶4000多斤,以市场销售价6元/公斤,年收入近5万元。他不仅加工自家茶叶,还以2.2元每斤的价格收购村民生茶叶进行加工,效益辐射全村茶农。

  类似熊明昌这样的种植大户,该村共计有6家。脱贫户王陶荣说:“每天去山上采茶叶,仅出售生茶叶每天都有四五十元的收入。一年的茶叶收入脱贫都没问题。”

  村民在加工茶叶

  修到家门口的水泥路

  该村支书罗绍林说:“寨子的茶叶不愁销路,天天有县、镇老板到家门口收购。但价格不高。为了能卖更高的价钱,村里成立了合作社,通过广西科学院派驻西林县古障镇水头村第一书记陆兰天牵线搭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从原来每公斤6元提高到现在的每公斤7元,每户群众每亩茶叶增收1000元。”

  利用网络渠道,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第一书记陆兰天介绍,为解决水头村茶叶销售渠道不顺畅、销售价格低的问题,他积极探索了新的销售模式。通过与广西壹心公益社团合作,以“关爱贫困山区儿童”为主题,以微信平台、QQ空间等网络媒体为平台,以少数民族茶叶文化为背景,大力推广水头、者黑、花子寨3个村的春茶。

  目前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成功获取600斤以上春茶的订单。同时利用广西科学院下属单位广西计算中心的网络销售及物流平台,将水头村、者黑村、花子寨村的茶叶、生姜、薏米等特色农产品放到网上平台展销宣传,提高贫困村农产品知名度。

  党建引领促增收。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水头村党支部28名党员起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以“支部带领、党员带头,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打造“党建+扶贫”特色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带领全村人们奔富路。

  古障镇与云南省广南县、邱北县、师宗县毗邻,该镇水头村与广南县底圩乡者卡村相距约30公里。两地成立跨省区联合党支部。依托跨省区联合党支部平台,水头村党支部积极开展桂滇跨省区农村实用技术交流等活动。

  该村支书罗绍林介绍,广南县底圩乡者卡村主要产业也是茶叶,相邻接边亲兄村之间常常互相交流学习茶叶的种植管理、加工、销售经验。“者卡村茶叶有自己的品牌,卖价非常高,比我们高出三到五块钱。我们时常带队出去学习接边兄弟的先进技术。”

  “去年‘七一’党的生日,我们两村联合开展的跨省区联合党支部活动不仅有产业上的技术交流,还有丰富多彩文娱活动。”水头村副主任王金才接过话茬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