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区东龙镇特色产业为支撑传统文化流光溢彩

  去年,我市有5个镇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特色小镇项目建设规划,共获得国家专项建设资金5.2亿元,覃塘区东龙镇以少数民族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名列其中。

  说起东龙镇,人们首先想起东龙酸粉。东龙镇不仅有美味的小吃,特色产业、灿烂的文化遗产更是光彩夺目,富有特色的新区建设也是镇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特色产业支撑让居民安居乐业

  东龙镇木业园区内的幢幢厂房里,机器声轰鸣,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据悉,当地已建成木材刨片厂、单板厂、胶合厂等木材半成品、成品深加工厂近400家,提供就业岗位近1万个。板材产业化的巩固和提升,使得该镇成为覃塘区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

  特色支柱产业的形成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该镇地处覃塘区北部,西北与来宾市兴宾区交界,北与武宣县接壤。丰富的木材资源,吸引了当地和外地的居民在此谋划一片天地。当地居民主要以家庭式作坊为主,多是从事木材刨片或半成品加工,利润不高且木片送往外地深加工后存在回款难收的风险。为了完善产业结构,政府大力招商引资,把一些大型的、资深的板材深加工企业引进来,带动板材业发展。

  太平洋木业有限公司是去年10月份政府从福建招商引资而来的企业之一,11月份投产。占地1.5万平方米的厂房用地都是政府出面流转过来的,公司现有员工150名,80%以当地居民为主,还有部分贫困户。企业引进带来先进技术的同时,也降低了当地板材半成品加工厂的风险,家门口就业,高薪、稳定的工作环境,使得当地的居民愿意留下来安居乐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异彩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哎那边和……”随着高亢清亮的女高音,低沉的男中音用壮语娓娓唱出与女方的对词。3月2日,记者在东龙镇高龙村,看到覃如贵老人正在舞台上与他的团员进行木偶戏表演,已经78岁的他依然精神抖擞。他们嘴里声情并茂地演唱着,手却在幕布后拉扯着木偶,做着各种动作,两只木偶随着剧情的发展在表演者手中灵动活泼,仿佛被赋予生气一般,整场木偶戏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覃如贵目前是东龙镇飞燕壮剧团的团长,也是东龙镇撑杆木偶戏的传承人。木偶戏在东龙镇的兴起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覃如贵为代表的4位文艺工作者,他们根据平南县民间的木偶戏为原型,并结合壮语山歌曲目加以改编,逐而形成了现在独具壮乡文化的东龙木偶戏。

  

  木偶戏传承人覃如贵和他的木偶

  该剧团剧本不仅有《牛郎织女》这样的古代神话题材,还有《新人新事新农村》和《反腐倡廉促发展》等反映现代农村新生活的题材。他们的创作源于生活,内容丰富多样、通俗易懂,叙事说理、寓教于乐的表演方式,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东龙镇的木偶戏在周边乡镇闻名遐迩。据该镇文化站站长韦世策介绍,师公戏和彩灯这两项传统民间表演艺术和技艺也是东龙镇的文化瑰宝,均已录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何家前是师公戏的第五代传承人。据其介绍,师公戏的传承都是通过口口相传的,到他这里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彩灯制作亦是镇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潘闪权是彩灯制作的第五代家族手工艺传承人,其彩灯作品《走马灯》多次获奖,我市举办的花灯展中也能见到他们制作的优秀花灯。

  城镇化味道越来越浓

  “以前只要一下雨,积水都能淹到店里来,现在好了,公路修好了,水能顺利的排出去。”东龙镇街上一家商铺的李大爷介绍。

  走在东龙的街道上,看到镇的主干道都已铺上沥青,道路两旁装上了节能环保的太阳能路灯,干净整洁的街道让东龙人民能够在家门口体会到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好处。

  该镇的富力新区建设更是别具一格,统规统建四层高的楼房,外墙整齐贴上朱砂红的瓷砖,一眼望去,全是红色。这里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农贸市场、便民超市、休闲娱乐广场、百货大楼、星级宾馆,俨然一个遗世独立又引人注目的“城中城”。当天镇上恰巧是圩日,商贩带着他们要销售的物品集中在街道中的商廊里摆卖,火热的气氛在散圩后依然经久不散。

  据东龙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覃锐明介绍,2014年,东龙镇对街道进行改造,街道的下水道也进行重新铺建,建设成了一条条硬化、亮化、绿化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