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宜州市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提升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五化”水平,以示范区建设带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该市已成功创建河池市级、县级、乡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11个,2017年新申报创建自治区级和河池市级、县级、乡级5个;核心示范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比拓展区高5%,比辐射区高10%,比所在乡镇高15%以上。
推行经营组织化。该市采取以“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协会)+基地+养蚕专业户(养蚕大户)+贫困户”等为主的发展模式,由公司或合作社(协会)带动示范区农户共同发展。引导农民以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契机,采取互换、入股、托管、并地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将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新增农业生产性补贴的支持重点,放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机库棚、仓储等设施的用地扶持政策。
推行装备设施化。该市整合农业、林业、扶贫、科技、水利、交通、旅游、国土资源等部门资金,加大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目前,已硬化水泥道路38.01公里,修建排灌渠道22.5公里;刘三姐桑蚕高效生态产业(核心)示范区引进了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广西嘉联丝绸有限公司进驻。整合农业、“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和龙头企业投入1170万元,完成养蚕大户蚕房省力化改造55户。同时,建设与农业产业化集群相配套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建成农产品交易市场、停车场等设施1500平方米。
推行生产标准化。该市在示范区建设范围内积极探索构建适应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技术体系,改变大水、大肥、大药的生产模式,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建立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档案,探索农药可追溯体系。大力推动示范区实施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并逐步实现示范区全覆盖,不断提高水肥一体化、“三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植保等农艺技术在示范区的应用水平。目前,该市示范区建成大棚117亩(其中水肥一体化设施灌溉面积50亩)、小拱棚盖膜面积3000亩,实施稻田养鱼约100亩。
推行要素集成化。该市积极探索现代耕作技术与全程机械化融合的生产模式,支持示范区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积极探索农业科研机构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集成熟化科技成果的有效途径,建立并完善“一个主导产业、一位首席专家、一个示范基地、一套技术模式、一支服务团队”的农技推广机制,促进现代科技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加大示范园区资金投入力度,目前示范区已投入资金3亿元,其中财政资金1698.17万元,经营主体投入资金2.8938亿元。2017年,该市计划在示范区投入财政资金2250.6万元,撬动社会投入2.5亿元。
推行特色产业化。该市着重围绕做强做大桑蚕、甘蔗、特色水果、特色养殖等主导产业,集中连片建设主导产业核心片区。坚持市场导向、规模合理、效益优先,结合“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统筹布局各类特色产业示范区,有序推进高水平、网格化、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示范区建设。积极支持示范区依托高产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聚,引导优势主导产业朝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