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生态示范村屯:平山村的“美丽蝶变”

  干净整洁的村间小道、优雅秀丽的房前屋后、清澈见底的村前池塘……行走于北流市西埌镇平山村,如行走在诗画之中。“以前垃圾成堆、又脏又臭,现在公共场所专人管、房前屋后自己包,卫生干净了,看哪都舒服。”细数变化,西埌镇平山村村民李阿婆乐得合不拢嘴。这是玉林市开展“美丽玉林·宜居乡村”活动,重点实施“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三个专项活动之后,给平山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产业富民 让群众更“爱家”

  “现在,村里群众种植苦麦菜已经形成了产业化,全村种植面积有12公顷,共有600多户种植,每亩年产值8000多元,人均纯收入可以增加1000多元,带动了周边群众致富。下一步,我们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发展生态旅游、农耕文化旅游体验。”该村村支书李德敏高兴地对笔者说。

  据介绍,在建设“宜居乡村”活动中,该村根据本村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的实际情况,实施蔬菜产业富民谋划进村行动,引导村民用农家肥种植蔬菜,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突出标准化生产和“三品一标”认定。

  “起初村干部发动我们种植蔬菜,我还不太乐意,因为我觉得种植蔬菜不能致富,干农业又苦又累。但是现在不同了,全村越来越多人种植蔬菜了,供不应求,市场上都认可我们村的蔬菜品质,村里很多村民因为种菜盖起了新楼房。”该村民李汉英高兴地对笔者说。

  “宜居乡村”活动实施后,也改变了村民的卫生习惯,现在家家户户门口都整齐地摆放着两个分类垃圾桶,村里各路口都放置了崭新的垃圾箱。村保洁员王文英感慨地说:“以前,村民乱丢乱倒垃圾的现象很普遍,现在通过广泛宣传,村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逐渐养成了不乱扔垃圾杂物,垃圾分类放置的习惯,我打扫卫生也轻松了许多。”

  服务惠民 让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就业信息

  “以前我们想出外找工作,要到人才市场填写信息,又费时间又费金钱。现在,只要你想找工作,在村委那里登记个人就业信息就可以找到工作了,因为企业每月都会派人来到村委上门招聘,符合条件的可以直接进厂上班,不用车费,这种服务真好!” 村民王文珍高兴地说。

  在“宜居乡村”活动中,平山村做好村级就业服务,全面推进就业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将城镇就业信息网络和服务延伸到村里,建成覆盖全村的劳动力资源状况信息库,提高劳动力资源动态管理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就业信息服务。在做好就业服务的同时,该村积极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服务,建设篮球场、舞台、村文化室、农家书屋,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以前大家总羡慕城里人的生活环境,其实只要改掉生活陋习,农村人照样能过上城里人那样的整洁生活。特别是我们村搞了中心村建设后,村庄道路通了,房前屋后绿化了,自来水也通了,整个生活环境焕然一新,现在我们的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村民何桂珍高兴地说。

  基础便民 美丽乡村惠及群众

  “起初要我改造牲畜栏舍,清理干净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改厨改厕,人畜分离,我不大乐意,因为太麻烦了,做起来又脏又累。可是,大家都按要求做起来之后,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村庄变得干净美丽了,空气更清新了。现在大家可高兴了,人人都争相搞好自家门口的卫生,为生活在这样的村庄感到自豪。”该村民李汉英高兴地对笔者说。

  在“宜居乡村”建设中,该村全面推进“三改六增“:改造厨房,引导村民对厕所实施无害卫生改造;改造厨房,提高厨房卫生整洁;改造牲畜栏舍,建设人畜分离村屯生态养殖,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为改变以往“一阵风”的治理模式,该村制定了“美丽平山·“宜居乡村””评比方案,并邀请镇相关领导干部担任评委,建立了每月督查通报、定时暗访和年终评比等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工资奖补和工作待遇挂钩,奖优罚劣。实行每周一督查、每半月一评比、每月一排位。这种评比机制,使得“组组比美丽、户户赛清洁、清洁乡村创先争优”的氛围日益浓烈。

  “如今,镇里和村里经常派人来督查,群众也会监督。保洁效果不好不仅要点名道姓批评,还会被扣罚工资,我们丝毫不敢马虎。”该村保洁员杨菊说。

  如今的平山村,已形成了“你参与,我保洁”共建“宜居乡村”的良好风气,成为玉林市生态示范村屯,群众幸福指数日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