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镇红星村坛里坡:互联网卖土货 贫困户摘“帽子”

  利用互联网销售土货,坛里坡的贫困户正逐步摆脱贫困。村口老旧的小土屋,成了村里土特产的“集散中心”。  

  农户正在给饲养的土鸭喂食。

  百济镇红星村坛里坡位于邕宁区南部,距城区政府所在地约40公里。这里曾经是一个无优势资源、无产业基础、无集体经济的“空壳村”,如今坛里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商产业风生水起,基础设施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成为邕宁区重点打造的精准扶贫示范新村。

  从“空壳村”到示范新村,坛里坡的变化主要得益于百济镇实施的“互联网+”精准帮扶模式,以及社会帮扶、产业扶贫、“校政企社”四方合作新模式等多元化扶贫战略的融合。

  互联网“连接”的“空壳村”

  站在村口的凉亭里,坛里坡村民每天都能看到挂在这儿的牌匾,上面写着:土野网邕宁分站。这是广西土野网去年在坛里坡建立的收购中心。银灰色的牌匾看似与古朴的土房及周围绿油油的水田格格不入,却牵动着每个村民的生活。网络、电子商务、“互联网+”……对于村民们来说,这是如今每天打交道的东西,即使他们并不一定知道“互联网+”是什么。

  过去坛里坡的村民依靠甘蔗和经济林的种植,平均每人只能取得不到3000元的年收入。现在,通过土野网的销售平台,坛里坡的村民可以利用电商模式,搭建“互联网+精准扶贫”原生态食材供应体系,村民的收入一下子翻了一番。

  “80后”村民余长胜是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他所工作的广西坤信百济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根据网络上的订单情况,从村民那里收入鸭子、蔬菜等土货,再销售给网上的买家。“村里这一年来的发展变化,超过之前的许多年。”余长胜告诉记者,通过电商平台,村里一个星期就能销售出5000只土鸭。正因为如此,去年年底试业仅一个月,土野网邕宁分站的销售额便达到了27万元。“前些年在外边打工,收入可没有现在稳定。”余长胜说。

  “校政企社”新模式推动帮扶精准

  为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挥网络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今年开始,百济镇着手推动了以南宁学院、广西土野网、百济镇政府、坛里现代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参与的“校政企社”四方合作新模式,推进“互联网+”精准帮扶,以及社会帮扶。

  在该模式中,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或线下展销实体店进行采购下单,订单反馈到生产基地,由农业合作社与农户进行签约,合作社依托“精准种养和供应信息化系统”指导困贫户根据订单进行定向精准生产,过程实施科学统一的生产管理,农产品种养产出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经过食品检测后分拣配送到目标消费者。

  “该模式可以发挥政府引导,吸引社会企业力量,运用高校智慧,发挥互联网优势。”百济镇镇长李乔介绍。为此,百济镇还与南宁学院研究开发了贫困户精准种养和供应信息化管理软件,通过院校全程管理软件,合作社帮扶,一条龙打通供销渠道。

  入股合作社提高土货产量

  互联网只是带动村民致富的一种销售途径。土野网上成百上千份订单及买家的目标,毫无疑问是来自村里的土特产。而土特产就得依靠村民们种养。

  为此,坛里坡在百济镇政府的帮助下,成功引进资金雄厚、技术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的4家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流转3500多亩土地,投资2500多万元,建立沃柑种植基地、现代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精准扶贫核心示范基地等现代化农业生产项目。坛里坡的800多村民全都加入到了合作社之中。

  在合作社中,合作企业除了向农户支付600元/年/亩土地租金,还会把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吸纳到基地中,按照公司的指导进行种养,由公司负责资金、种苗、技术指导、销售等,贫困户出工出力,收获按比例分成,贫困户在增加家庭收入的同时,也免费学习了种养技术。

  “把村民的力量集中起来,发展合作社,不仅能提高土特产的产量,还能帮到农民提高收入。”李乔告诉记者,“这是合作社集体经济的优势。”土野网邕宁分站建立之初,百济镇政府还特地向贫困户代表赠送了10头猪花和700只鸭苗。正是依靠规模化的种养,坛里坡的土货才能源源不断地供给到网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