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五大特色产业成增收“摇钱树”

  平果3月9日讯 (通讯员 罗勇强)“初步核算,2010年至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915元增加到7659元,年均增长14.4%。”五年来,平果市的农民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大的改变得益于平果市推行的工业反哺农业政策。五年来,平果市累计投入4亿元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目前已形成火龙果、葡萄、大青枣、桑蚕、林下养鸡等5大特色产业。

  1985年,邓小平一句高瞻远瞩的“广西平果铝要搞”,拉开了平果市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大幕,让平果的铝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也让平果从国家级贫困县成为广西财政大县。

  借助铝工业的发展、县域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平果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被中央文明委确定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发改委将平果市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平果市“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县”;荣获“全国体育竞赛最佳赛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试点县”、“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全市工业发展先进县”、“全市促农增收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县城”、“广西卫生县城”验收;连续5年入选“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综合排名从2011年100位上升到2015年87位,前进13位,为“十二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而“十二五”以来,为摆脱铝工业一支独大的现象,平果市根据自身情况,大力发展“一乡一业”特色农业,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主推火龙果、葡萄、大青枣、桑蚕、林下养鸡等特色农业种养产业。2015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10.67万亩;种植火龙果4.5万亩、葡萄2.3万亩、桑园8万亩、林下养鸡全年出栏3085万羽,特色产业在促农增收方面效果显著。 平果依靠铝工业成为广西工业大县,但是因为平果属于喀斯特岩溶地区,平果曾经长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60%的人口生活在大石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脱贫致富难度大。为了找到治理石漠化和贫困症的“良药”,当地政府和群众想尽了办法。平果市委、县政府通过实施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重建技术与示范项目,引进具有耐干旱、耐贫瘠等特性的火龙果试种取得成功。 然而,解决村民前期的投入资金,成了摆在平果市委、县政府面前的难题。最终,一系列农业优惠政策解决了百姓最愁的资金投入问题:对连片种植火龙果20亩以上的,县里给予每亩1000多元的补助。通过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发展思路,鼓励特色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平果市每年财政投入农业种植业专项补助资金8000万元以上,扶持农业全面发展。

  除种植火龙果外,种植葡萄、大青枣,种桑养蚕,林下养鸡等也成为了平果市生态产业及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渠道。农民拿着补助大力搞起连片开发,万亩桑园、万亩葡萄、万亩火龙果、千亩荷花观光农业等农业经济带比比皆是,农业产业规模日益凸显,平果“一乡一品”农业推动着小型高效农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平果市委、县政府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强化技术培训和政策扶持等方式,不断扩大特色产业种养规模,农民收入逐年递增,截至2015年底,农民人均收入已达7659元。平果市还通过成立组织、政策激励等形式不断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促农增收的带动力,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效应”产生了“带动力”。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73家,合作社资金达2.25亿元,共有示范基地12个,其中3000亩以上3个,1000亩到3000亩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