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巴马固定资产实现34.1%的高速增长

  巴马讯 近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紧紧抓住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的有利机遇,全县上下认真开展“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坚持发扬革命老区传统和弘扬广西精神,坚决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施“五大工程”为重点,强化措施,求真务实,统筹推进,全县迎来了快速发展良好势头。

  旅游发展日益凸显,项目实施加快推进。据悉,2015年,该县全年实施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3个,市级层面重大项目14个,县级层面重大项目124个。全县固定资产实现34.1%的高速增长。重点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共争取到土地指标70公顷,实施各类旅游项目90个。创建了百草园和巴马活泉国家AAA级景区,加快完善百魔洞磁疗、候鸟人居家养老、盘阳河水上自行车、汽车旅游营地露营等特色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申报“祝著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特色街区纳水街和美食街,创建达勒全区特色旅游名村等。精心编排提升“梦·巴马”山水实景、“惟仁者寿”篝火演出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长寿文化活动,“醉品巴马”文艺演出已成为新常态。年内成功举办巴马论坛——2015年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在广州、武汉、长春召开旅游宣传推介会。旅游发展发挥的带动作用日益突出。

  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旅游辐射成效喜人。该县积极推动旅游业与新型工业、有机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互动联动发展。加快了123产业提质增速,年内123产业分别增长1.7%、13.2%、7.2%。该县还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主打生态农业和水产业,大力打造精品工程。目前,已建有巴马有机富硒农业(核心)示范区,仅休闲农业就接待游客突破1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2015年,全县饮用水总产量突破60万吨大关,实现104%的高速增长。全县年内接待国内外游客373.52万人次,增长17.13%,接待入境旅客3.46万人次,增长10.6%;旅游社会总收入28.84亿元,增长10.92%。

  规划编制加快推进,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备受社会关注的巴马旅游核心区盘阳河流域环境保护得到上级高度重视,2015年5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西巴马盘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于当年9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至此,保护巴马盘阳河流域生态环境有了立法保障,巴马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升到自治区层面。该县紧紧抓住国旅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规划编制工作,完成159个村庄规划编制和13个旅游示范村屯规划工作,各层级规划全面推进。划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编制了巴马县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巴马县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持续强化环境综合承载力。大力整治环境卫生、市容秩序、集贸市场等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诸多群众关切的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形象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谋划整合旅游扶贫,群众收入较快增长。该县坚持把旅游与扶贫工作融合谋划,在东山、西山等贫困人口集聚区规划建设民族风情旅游区和红色景区,不断完善通村道路、公共服务、风貌改造等项目建设。积极鼓励各类资本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对旅游业发展进行政策扶持,努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着力推进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建设,推动坡莫、坡独、巴优、大洛等旅游新村示范点建设,实施巴盘、达西、敢烟等村屯风貌改造,努力打造盘阳河流域旅游新农村示范带,以旅游促扶贫、带动群众致富。全县已发展农家旅馆200余家,床位2000多张,共建成坡纳、儒礼桃花源、仁寿山庄等3个广西4星级乡村旅游区。

  改善民生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该县严格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先后投入各类民生保障资金15.55亿元,占县财政总支出的79.3%;统筹发展各类教育,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做好劳务输出服务,拓宽群众创业就业渠道,不断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实施,有效解决住房难问题;同时,坚持抓好人口计生工作,2014年度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组织1136名工作队员及全体乡村干部投入精准识别工作,全面完成入户调查评分和村民小组的评议公示,不断加大农村扶贫工作力度,群众幸福指数不断增高。 (白丁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