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村寨也可以像城市那样刷卡,真是‘喜刷刷’!”1月25日,田东县林逢镇凤球村返乡过春节的农民工小李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东西,身上带的现金不够,老板告诉他,店里可以刷卡消费,他在POS机上一刷卡,轻松解决了燃眉之急,这让他喜出望外。
针对农村支付体系不健全,乡镇、村屯支付服务不足,农民支付结算成本高的问题,田东县通过完善支付体系,着力解决农民支付结算难题,取得很好成效,率先在全国实现“三个第一”,即第一个转账电话村村通、第一个跨行汇划乡乡通、第一个支付体系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转账支付电话“村村通”的县,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确定为“全国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联系点”。在2010年召开的全国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田东作为唯一的县支行作典型发言,支付体系工作先进经验在全国各地推广。
为推动现代支付手段在农村的推广运用,田东建立了政府主导、人民银行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实施的工作机制。同时,精心设计工作方案,明确构建农村支付体系的具体目标,细化改善支付服务环境的指标体系。根据方案,涉农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支付服务基础设施的投放力度。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提升农民安全支付意识。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县电视台开设专栏,不定期开展“送资金、送信息、送金融知识”进农村活动,制作并发放通俗易懂的《农村支付服务指引》宣传手册,宣传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知识。通过宣传,全县大部分农户都能熟练使用银行卡在ATM机、POS或转账电话上办理业务。
搭建支付“高速路”,提升金融服务速度。以建设“跨行资金汇划乡乡通”为目标,积极延伸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辐射范围。为加快支付系统的推广,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辖区银行网点申请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打消其在成本、人员、技术、内部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顾虑。2010年,现代支付系统覆盖所有乡镇,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以扩大银行卡的覆盖面为抓手,推广适宜农村地区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为鼓励农民使用银行卡,整合粮食直补项目、农民征地补偿款、甘蔗兑付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项目的国库支付创新工作,发放各类银行卡。同时,推出电话转账业务,使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现代电子金融产品。
通过扎实开展工作,田东建立了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支付结算体系,提高了获得基础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度,降低了支付结算成本。
现代化支付系统接入率达到先进地区水平。金融机构先后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接入各大支付系统,目前,田东县辖区46个营业网点全部接入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联网核查公民信息系统,接入率100%;41个营业网点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 ,接入率占全部支付服务机构网点(46个)的84%;33个营业网点接入“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提高了对农民支付业务办理效率。
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全县累计安装ATM机147台,比2008年末增加了127台,是2008年的7.3倍;布放POS机1680台,增加了1620台,是2008年末的28倍;转账电话(电话支付终端)381台,增加了291台,是2008年末的4.23倍。发行各种银行卡77.05万张,人均1.75张。个人网银、短信通等服务方式得到广泛使用,现代化支付方式覆盖所有行政村。
“两点一站”建设显成效。从2011年开始,涉农金融机构在每个行政村至少选择一个商户,布放转账电话或POS机,建设了207个“助农存取款服务点”。2015年,将部分助农取款服务点改造升级,建设17个“惠农服务点”、2个“金融综合服务站”。“两点一站”的设立,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村,便可进行现金取汇款、领取补贴、交纳税费、咨询贷款业务等各项金融服务。
农民非现金支付意识明显提高。通过强化宣传攻势和丰富多样的实践,农民了解非现金支付知识,从会用支付工具到了解、精通支付工具,利用非现金支付为他们带来便利。
目前,在自动提款机前,在布放了POS机的商户中,随处可见手持银行卡、熟练操作支付工具的农民。2009年上半年,在问卷调查中,对于“是否愿意使用银行卡”这一问题,90%以上农民表示“不愿意”。而2015年末问卷调查结果却显示,90%以上的农民愿意接受和使用银行卡。
如今,田东正全力打造助农服务点“升级版”,促进“两点一站”健康发展。加快助农取款服务点、惠农服务点、金融综合服务建设,为农户提供高质量综合金融服务,进一步提高支付机具使用效率。加强对“两点一站”人员进行基础培训,使他们服务农民的技能和意识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