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翰早在基地忙碌。
邕宁区那楼镇屯了村那椿坡是个贫困村屯,共75户372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5 户207人,占该坡总人口55.6%。
那椿坡“穷根”很深。一直以来以种植水稻、种桑养蚕等传统产业为主,人多地少、土地贫瘠,产量低,群众增收难上加难。
而如今,位于那椿坡的邕宁区产业化扶贫中药材示范基地已步入正轨,那椿坡人看到了脱贫的曙光。
在南宁,产业化扶贫项目不少,但这个示范基地却“另辟蹊径”,探索出产业化扶贫新路子,加快了农户的脱贫速度。
近日,记者前去基地一探究竟。
牛大力满山
当天,记者来到那椿坡看到,一个个山头上栽种着一列列整齐的牛大力,长势良好,郁郁葱葱。这就是邕宁区产业化扶贫中药材示范基地所在地,也叫广泽中草药示范基地,业主为南宁市广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说起牛大力,有人可能不熟悉。公司总经理周如堪告诉记者,这是一种中药材,有补虚润肺、强筋活络的功效,因此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
2011年,南宁市广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始进驻那椿坡。在城区扶贫办的支持下,2013年开始建设牛大力种植示范点。而彼时,那椿坡所在的屯了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属于邕宁区第一批整村推进贫困村。
从那时起,当地群众脱贫的希望被点燃了。
基地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公司为贫困农户提供优质牛大力种苗,给予配套的种植管理技术培训,跟踪解决牛大力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等问题,并签订保价回收合同。使贫困农户得到从种植、管理到销售一条龙服务与可靠保障。目前,基地共种植牛大力2400亩,其中合作社种植牛大力1000余亩,辐射带动屯了村共260户农户种植牛大力。
预先拿分红
“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并不少见,该基地的产业化扶贫的路子又“新”在哪呢?
“我们实行的是预先分红制度。种植牛大力需要4年后才有收成,考虑前3年种植牛大力的农户没有经济收入,所以每年种植户可预先分红2000元,公司按季度给付。第四年有经济收入有利润以后,种植农户的利润占60%。”周如堪说。
预先分红制度给农户种植牛大力吃了“定心丸”,让他们再无后顾之忧。除此之外,农户还从示范基地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土地流转了,农民有租金了。每年通过出租土地得到每亩300元的收入。
有了基地,农民能就地打工增加收入。示范点用工优先安排贫困农户,根据测算,每个参加合作开发的贫困农户,每户每年可增收16000元。
通过参加示范点的管理劳动,除了得到劳动报酬外,农户还学到了种植技术,为今后持续发展种植牛大力打下良好基础。
“按照现在市场价50元/公斤标准计算,每亩亩产1500—2500公斤,产值可达75000—125000元。再加上出售种子、干藤等收入,每亩产值最多可达135000元。能确保农户平均不少于18000元的年收入。”周如堪说。
老黄的畅想
基地里,记者见到了正在收牛大力种子的黄翰早。
黄翰早是那椿坡的贫困户,家里4个女儿全部在读书,最大的女儿今年读大二,最小的女儿读小学三年级。“过去就靠着种桑养蚕,收入少,生活困难,家里的楼梯没钱建,暂时用木头架梯子。送几个孩子读书花费大,过去都要借钱,不过现在收入高了些,不用借钱也够用了。”黄翰早笑着说。
黄翰早也得益于这一扶贫产业,他家里的4亩地全部流转,每年可获租金1200元。他还应聘到基地打工,一人负责管理40亩的牛大力种植区域,进行收种子、除草、施肥等日常管理,每月打工收入1700元以上。2014年,他开始种植牛大力,每个季度还能领到分红。“等牛大力收获了,还会有一笔收入,那时日子会更好。”他说。
邕宁区产业化扶贫中药材示范基地的规模还在不断地扩大中。“如今基本完成了一期种植目标,预计到2018年完成二期目标,建成集生态旅游、农业观光、养生体验于一体的占地4500亩的广西道地中药休闲养生产业示范园——壮药大观园,希望能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周如堪告诉记者。
“对一个公司而言,要发展顺利,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让利于农户,带旺当地经济,实现共赢发展,只有这样,公司自身才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周如堪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