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胜县泗水乡细门村乘着上级有关部门挂点联系扶贫等之机,积极争取上级有关扶贫政策扶持,创精品党建,重基础设施,上惠民项目,优生态环境,兴特色产业,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民年人均增收15%以上,让不少群众告别民政、扶贫等救助。
该村位于龙胜县至温泉旅游热线上,距县城24公里,距温泉8公里。该村辖16个村民小组,430户,总人口2013人,其中以红瑶为主的少数民族占95%,80%的人口居住在高山和半高山一带,是典型少数民族贫困村,也是该县第一、二批“整村推进”村。全村水田面积1509亩,林地面积2.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1.5%。全村群众历年来的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养和外出务工。
抓精品党建固战斗堡垒
细门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书记工程为契机,突出抓精品党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首先,注重党员发展。为解决村级党员年龄偏大和党员结构不合理问题,村党总支部坚持把优秀青年作为发展对象,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和发展;其次,强化党员培训。在村部建成了党员活动室和图书室,着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的干部培养成能人,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能人培养成党的干部。通过培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本领;第三、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并积极开展两委班子主要干部“述职述廉”,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党员民主评议活动,不断强化党员的党性意识;第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班子建设上,坚持干部“四化”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班子的整体结构优化,坚持从实际出发,逐步解决了班子中年龄偏高、文化偏低、能力较差的问题;第五、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先后制定完善了村总支工作制度,集体经济管理制度,村务、党务公开制度,村干部廉洁自律制度,村民大会、党员大会议事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评议干部制度和村规民约等。实现用制度规范党务、政务、村务,用制度规范干部工作作风,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服务意识和依制度办事的自觉性、能动性。
重项目投入强基础设施
近年来,该村通过上级的支持和村“两委”的努力,成功争取到细门村土地整治项目,该项目建设规模369.64公顷,新增耕地0.65公顷,总投资1386.15万元,该项目的实施保护了梯田,完善了灌溉渠道配套设施,维修了农民生产、耕作的道路,硬化了三条通组公路,解决了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供给不足问题等;通过后援单位联系、市扶贫办推荐,县扶贫办引进,细门村通过村集体林场土地流转,引进资金建成目前全市最大的扶贫示范油茶种植基地——龙胜勇爱生态油茶示范基地,该基地集油茶种植、精加工、销售和休闲观光为一体,总面积2000多亩,总投资1800多万元;争取150多万元的石漠化整治项目,极大改善了高山一带的生态环境;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一所村委办公楼、一座文化楼和一个篮球场;利用龙胜县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泗水创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机遇,升级打造细门和三门红瑶寨:完成公路沿线城乡风貌改造和面上危房改造共100多户,高坡异地搬迁示范点建设16户,建成具有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在扶贫等部门的支持下,完成高峰组通组公路12.5公里改扩建,完成高峰、大山、九十六组等三条通组公路的升级改造,实现全村通组公路硬化率达100%;完成了13个组的人饮消防工程等。
兴产业开发富集体群众
细门村“两委”紧紧围绕“打造精品党建、加强基础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气候优势、生态优势、政策优势等,结合实际,强力推进具有细门特色的优势产业,有效增强集体经济、丰实群众口袋。龙胜勇爱生态油茶示范基地的建设,村集体和群众每年直接或间接从基地土地流转和务工得到的收入100多万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细门村兴起了油茶种植新高潮,近年内,该村群众面上扩种油茶1000多亩,低改油茶600多亩,油茶成为该村群众增收的一个支柱产业。发挥生态和气候优势,该村群众通过创办专业合作协会,年发展韩国辣椒种植500多亩,按目前市场行情,亩产值超万元;通过凤鸡养殖示范户的引导,全村年发展凤鸡养殖近10万羽;村党总支部还通过细门组、三门组两个“普惠制”新农村的建设,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利用和传承红瑶文化,发展以红瑶古朴歌舞文化、餐饮文化、服饰文化等为主的“民俗文化旅游”,年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现在,“一台歌舞、一碗油茶、一盘水果、一席农家饭”便可给细门群众带来可观的收入。产业的开发还得益于该村“两委”创办的扶贫解困发展基金,发展基金的创办极大地缓解了群众筹措发展资金难的问题。“多亏了村里的扶贫解困发展基金,我才有钱启动养鸡这个项目,才能养这么多凤鸡。”凤鸡养殖大户余书贵感激地说。
优生态环境兴民族旅游
该村通过上级扶持、后援单位扶助、群众投工投劳,开展全村“无死角”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等“清洁乡村”活动,新建垃圾焚烧池8座,垃圾集中回收池2座,配备垃圾转运车一辆,聘请农村环保工8人,并建立健全村组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机制,形成“房前屋后日日扫,寨头路边周周清、田间沟边月月除,垃圾有人清、有人拉、有人烧、有人运”等良好环境卫生管理氛围;开展“绿满八桂”、“十百千万”等植树活动,使该村寨组房前屋后树常青,春夏秋冬花常开,全村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积极争取上级扶助,完成旅游沿线的三门、细门、崩里等三个组太阳能路灯亮化工程;通过“强基础、优环境、展风情、亮特色”等发展桂北山区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业,成功打造三门瑶寨、细门瑶寨、兴隆库区水上人家等旅游景点;利用祖辈千年留下的文化遗产,让瑶嫂不出门,手脚(工艺品)满天下,村里的瑶婆、瑶嫂、瑶妹在农闲时不闲,通过打鞋垫、绣瑶锦、缝瑶装等,将瑶族工艺变成旅游文化产品推出外界。该村还成功举办龙胜县首届主题为“中国最美、泗水红瑶”的“红衣节”,当时可谓是“嘉宾游客八方来,媒体报道满天飞”。民族生态特色旅游成为该村群众发家致富的一项重要门路。
通过两批次的整村扶贫推进,使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牢固了,群众的精神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群众看得见,领导看得着。细门村连年被龙胜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农村扶贫“整村推进”工作先进单位,该村表演的《大山里的老百姓》获得该县第三十四届农村文艺汇演曲艺类节目一等奖,充分展示了该村群众脱贫致富后的幸福生活。(通讯员 胡学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