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峨镇阿搞屯:烤烟铺就彝寨“金光大道”

  烤烟已成为保上村阿搞屯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

  保上村位于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西部,西隆公路穿境而过。全村共有25个自然屯,701户,31525人,主要聚居着苗、彝、汉3个民族。全村耕地面积2740亩,水田450亩,种植烤烟2000多亩。在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该村提出“提升主导产业、建设生态家园”的口号。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保上村走出了一条科技种烟的“金光大道”。目前,烤烟生产已成为该村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2013年,保上村烤烟种植面积达1700多亩,预计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

  保上村种植烤烟虽然起步较早,但由于技术缺乏、经验不足、生产方式落后,导致生产效益不佳,群众种烟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规模。为了寻求突破,把烤烟产业做大做强,村委领导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构建新型烤烟生产模式。在阿搞屯首开先河,实行土地流转规范化种植,采用地膜覆盖、适时移栽、三角定点移栽、机耕作业、大棚培育等方式种植烤烟,取得了好成效。

  阿搞屯的大型育苗工场占地面积20亩,包括5座大棚。项目设计覆盖半个德峨镇,共有9个村136户烟农受益。育苗工场的建成使用,改变了烟农自己育苗参差不齐的局面,使烤烟生产走向了商品化育苗,成为德峨镇推进现代化烟草农业建设、打造烤烟育苗“规模化、设施化、集约化”的良好平台。

  在大田管理上,烟农们适时揭膜培土追肥、及时打顶、合理留叶。在烟叶采收期间,主要以“一早二停,上部叶一次采烤”的方式做好采收工作。在烟叶烘烤方面主要采用集中烘烤、煤炭烘烤,从而进一步提高烤烟品质。另外,阿搞屯积极试行“烟玉轮作”,把玉米和烟叶按年份或季节进行轮流耕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依托烤烟的发展,烟农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村里一栋栋拔地而起的“烤烟楼”,一条条干净宽敞的道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冬青树,昭示了该村从一穷二白到十分富裕的华丽蜕变。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彝族同胞在阿搞屯举办传统节日——火把节。这天,彝族男女老少身着艳丽的民族服饰聚集到坡场,由寨老带领把布谷鸟送到寨中最高的山顶上,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随后,大家载歌载舞欢度节日。打磨秋、抹黑脸、摔跤,以各种表演再现彝家儿女的热情奔放。夜幕降临,彝家儿女手举火把,从四面八方汇集,在空旷之地点燃篝火,手拉手跳起篝火舞,让来宾们近距离感受隆林原生态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彝族的火把节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欢快的《幸福彝寨阿哩哩》奏响了保上村新农村建设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