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省份,农业耕地极其“细碎化”。从1996年开始,我区部分县区开始探索农村土地“小块并大块”的模式,经过近20年的发展,如今实现了“二次创新”,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为构建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奠定了基础。
在崇左市龙州县上龙乡,干净的水泥道路两旁,大面积连片的甘蔗、火龙果丰收在望。而村民们都住上了崭新的楼房,他们说,这都是“小块并大块”带来的福利。
崇左市龙州县上龙乡上龙村党总支副书记 黄忠伟:我们上龙村没有并大块之前,人均纯收入就是2000块都不到,但是到现在已经有13000块了。
崇左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田地零星分散一度制约着农业发展。上世纪90年代,龙州县上龙村群众开始自发将零星分散的耕地互换成大块,后来在政府引导下,“小块并大块”得以大面积开展。在此基础上,当地加强土地整治,硬化进田道路,修建灌溉水渠,由原来种粮食改为种甘蔗、香蕉等经济作物,还引入了农业机械化设备,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被解放出来。
崇左市龙州县上龙乡上龙村党总支副书记 黄忠伟:以前五百亩就是1234块,干起活来很累,土地效益又不高。现在变成了121块,用了大马力拖拉机,直接把水管接到地头,这个节省了好多劳动力。
探索“小块并大块”的经营模式之后,崇左市又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到农村建立生产基地,让当地群众实现了“土地租金+打工收入+企业红利”的“三项收入”。农民苏振宏就把自家42亩地全部租给了企业,年收入超过了12万元。
崇左市龙州县上龙乡良权村荒田屯队长 苏振宏: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了,得4万多块一年,我老婆也到广东大唐公司那里帮他们看香蕉,也是每个月得2500块,我得3000多块。夫妻两个一年大概是得到8万、9万块左右,比以前自己种原料蔗提高大概有3倍左右。
土地流转不仅是农民增收的“法宝”,更是广西构建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截止今年3月底,我区农户承包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620万亩,涉及农户193万户,玉林、崇左、贺州、南宁等地市的土地流转面积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西农业厅经管处副处长 黄奎甫:农村土地小块并大块和土地整治是我们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二次创新,通过小块并大块形成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在小块并大块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土地的连片整治,形成了连片设施化、标准化的土地,也就构建出了我们现代的农业新型经营体系,大大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实现了农民的双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