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县实施“五个县”发展战略 县域经济畜势扬帆

_MG_5991.jpg

灯火阑珊的德保夜景(王瑞 摄)

  推进“山水宜居县”建设 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全面开展创建自治区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广泛宣传,全民参与,形成“德保城市人人建,德保城市人人管”的良好氛围,着力打造具有德保特色的宜居县城。

  加快城市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芳山文体公园、红山滨河景观群等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加快象山路东段、南隆三街等一批城区道路建设,不断完善城区路网结构;加快推进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完善污水支管网和垃圾中转站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运行效率;加大城区造林绿化力度,美化城区环境。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创建“三城”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公民法制和社会公德教育,增强群众的交通意识、环保意识和卫生意识,提高全民文明素质以及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德保城市人人建,德保城市人人管”的良好氛围。

_MG_5991.jpg

国家四A级水利风景区德保曼贝侬(黄皞 摄)

  推进“旅游文化县”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手抓特色旅游,一手抓文化建设,把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德保县三产的支柱产业。

  大力提升旅游产业。继续办好旅游文化节庆活动,进一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宜游、宜居、宜商、宜文的旅游目的地。狠抓景区建设,不断完善红叶森林公园、吉星岩、曼贝侬小西湖等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特色农业旅游示范点,打响乡村旅游品牌。力争全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亿元。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点文物保护,继续深入实施“八个一百”工程,支持鼓励本土音乐、舞蹈等创作,整理、提升德保壮族山歌、南路壮剧和马骨胡艺术经典作品,使之成为德保对外宣传的品牌。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带动的人流、物流,积极发展新的商业街区。大力发展房地产、商贸、物流、金融、信息、餐饮、宾馆、娱乐、保健休闲等第三产业,引导创建三星级以上的酒店,提升城市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使第三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IMG_2406.jpg

德保美丽的新农村(黄彦凝 摄)

  推进“平安和谐县”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符合德保实际的群众服务、社情民意表达和沟通、社会矛盾调解调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组织管理、危机应急预警处置、媒体运用和管理、社会管理绩效考评奖惩等社会管理“八大体系”,推进和谐社会进程。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深入开展综治目标管理考评和“平安德保”创建活动,加强法律宣传,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开展社会治安、规范市场行为等专项整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持续稳定。

  加强信访维稳工作。认真落实信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权益。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调解、大防控”活动和“和谐建设在基层”创建活动,加大“三大纠纷”调处力度,努力把各类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加强公共安全防控工作。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健全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加快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强化应急预警和实战演练,确保必要时能迅速出击,控制局面。认真做好全年各种重大活动和重大节庆等敏感节点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维稳安保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县委的部署要求,2012年德保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7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财政收入8.5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亿元,增长3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5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4320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50元,增长3%;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85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