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思县]巧抓“长效抗旱”实现增效增收

--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治旱经”

  造林护林丰水源,兴修水利保灌溉,循环利用促节水——面对“十年九旱”的气候状况,上思县着眼长远,多措并举,力促适应性抗旱转向“长效抗旱”,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该县处于十万大山的背风坡,受北部湾海洋气候影响,常出现冬春旱灾。面对这种情况,县委、县政府领导深入调查研究,重点抓好“丰水源、兴水利、节约水”工程,力促“长效抗旱”。

  造林是丰水的根本。该县实施“小沼气、大战略”,累计修建沼气池2万余座,减少了农村烧柴量,相当于一年保护5万亩森林。“我们还狠抓造林,自2009年启动林改以来,全县新造林2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28%,被誉为‘中国氧都’。这是一个隐形的大水库。”县委书记宾正迎介绍说。

  每遇大旱,群众饮水、农田灌溉就成了保民生、促生产的莫大难题。对此,该县因地制宜,利用两个海拔400多米的水库,投资4000多万元,兴建了中西部治旱供水工程,将两库水送下山,解民渴。目前该工程已给155个自然屯3万多人输送了洁净的自来水。同时,该县以被列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为契机,加快水利设施建设,2009年以来,水利建设投资达2.34亿元。目前提水、引水和节水灌溉工程达129处,灌溉渠道长79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2.6万亩,灌溉网络进一步完善,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们将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今后5年投资10亿元以上重抓水利,到2015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力争提高到0.55以上。”县长彭景东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

  为了水资源的持续利用,该县通过管道和罐车将两家糖厂的酒精废液喷淋蔗地,每年可浇灌6万多亩,实现灌溉、施肥、环保“一举三得”,仅此一项就能增收2000多万元。丰水修渠促大治,节水灌溉保丰收。2011年,该县的粮食产量达4.1万吨,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达26.4亿元,同比增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