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县推行“新农合”推到农民心坎上

  “2005年初‘新农合’刚推广的时候,多数群众还持怀疑态度,村民迟迟没有加入,多次上门劝,农民都倔强地顶了回去。但是现在的状况完全不同了,一到年底农民排队到‘新农合’管理办公室交第二年20元钱的参合资金。”南丹县“新农合”办公室主任陈乾洲高兴地对笔者说。

  今年,该县参合农民19.3万人,参合率达90.34%。从2005年至今,全县参合农民受益达30多万人次,共报销住院费用2100多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的医疗负担有所减轻,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初步缓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步入良性循环。

  推行“新农合”推到农民的心坎上。南丹县绝大部分地区地处少数民族聚居贫困山区,“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拦路虎”。该县高度重视这一民生问题,把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大抓手。“有了新农合,住院、门诊都有报销,我们小病不用拖,大病不用挨,患了重病也看得起了。”月里镇上稿村村民吴秀惠深深感叹以前的“看病难”:村里虽然有卫生所,但条件、医术太差;到镇里看病,步行要一个多小时;碰到半夜生急病,赶到镇卫生院却没有医生上班;去县里,既不方便,又没有那么多钱。结果是小病熬成了大病,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屡有发生。

  吴秀惠的话道出了参合农民的共同心声。“大病拖、小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这是实施新农合制度之前该县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真实写照,如今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据了解,该县“新农合”启动后,参合人数不断增加,农民到各地住院和门诊人次显著增加了。2005年,全县参合人数为12.84万人,2009年,参合人数为19.31万人,增加了6.47万人;参合率从59.71%增至90.34%,增加了40.53%。2005年,全县享受医疗费用报销为51957人次156.67万元;2008年,全县享受合作医疗费用报销为86663人次1135.07万元。人次增加了34706人次,费用增加了1078.4万元。

  看病贵、看病难,曾是老百姓特别是农民们挥之不去的心头阴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行,使农民的心头燃起了希望之火。“以前‘救护车一响,几头猪白养’,一场大病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现在我每年只需交上20元参保费,看病就能报销了!”5月6日,在该县人民医院,该县城关镇小场村下拉腊屯兰元义正拿着新农合医疗证办理出院手续。“我患病于今年2月20日住院,总共花去8.6万元,现报销了1.83万元。我们农民有病也敢上医院了!”

  该县罗富乡黄江村农民张桂珍告诉笔者,她是全村“新农合的最大受益者”。“我们村有400多户、2000多人,当年有89%的人参合。年底,我摔倒骨折外伤,治疗花掉3万多元,报销7000元”。张桂珍说,第二年她继续治疗花了11.17万多元。没想到,给我报销了2.62万元。这2次住院都是按照当年的大病封顶线标准报销的。“我家5口人,地里一年收入也就几千元,哪儿看得起大病!有我现身说法,今年全村参合率超过92%。”45岁的张桂珍说。

  该县采取统一合医又合药、补大又补小的形式,实行以政府补助为主,集体扶持、个人缴纳为辅,结余下年继续使用,亏空互济的医疗保障机制。为方便农民患者,该县在全县定点医院均设立了兑付窗口,实现“现诊现兑”,并允许农民患者在区市内的其他定点医院实行“自主择院”。车河镇八步村农民王新忠告诉笔者,他和老伴参合4年了。今年老伴做白内障手术花了5000多元,报销了900多元。“虽然钱不多,感动人心啊!”

  南丹县“新农合”这把“伞”越伸越长,该县以县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为“龙头”,13所乡镇医院为“龙身”,143处村卫生所为“龙尾”的县、乡(镇)、村三级医疗网络;还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村)屯为范围,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于一体,为农民免费进行体检,为全县19多万人建立健康档案,对3万重点人群实行跟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