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一村一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强化产业引导 注入科技含量 典型带动全局

  宜州讯 “加入合作社的农户,种桑养蚕亩产值在6000元以上,比‘单打独斗’的多出一倍。”宜州市石别镇永定村纳单屯种桑养蚕合作社社长石忠胜说。纳单屯是当地闻名的“养蚕村”,全屯23户采取专业合作社模式“主攻”养蚕,户均养蚕年收入达4.2万元。

  近年来,宜州市重视搭建一村一品、一乡多业产业发展平台,依托资源优势,强化产业引导,注入科技含量,通过典型人物、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全局,力促特色产业有发展、成规模、上档次,有力带动了农民发家致富。目前,宜州一村一品产业村有100多个,全市16个乡镇均形成一乡多业的格局,共有农业专业合作社89家,涉及农户4230多户。2013年,宜州农民人均纯收入7056元,其中,主导产业占总收入70%以上,一村一品产业村人均纯收入比宜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多1500元以上。

  一村一品渐成规模,一乡多业蓄势待发。依托农业、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条件,积极引导各村屯根据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形成一批特色产业乡镇。如庆远镇以葡萄、蔬菜、食用菌、苗木为主,怀远镇以辣椒、香瓜、西瓜、蔬菜、糯玉米为主,刘三姐乡以乡村旅游为主,龙头乡以林下养殖、林下种植为主,安马乡以辣椒、烤烟为主。同时,特色产业还呈现集中推进、板块联动的发展格局,如庆远、怀远、德胜等8个乡镇形成3.1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板块”,年产蔬菜6.2万吨。

  科技含量持续提高,知名品牌相继涌现。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推广科学技术应用和绿色生态生产,一批响当当的农产品相继涌现。该市在怀远镇杨家村建立“辣椒-糯玉米-速生叶菜”双膜覆盖“三避”技术示范基地,项目亩产值由实施前的7500元增加到8625元。据统计,宜州已推广“三避”种植技术达14万亩。在实施一村一品产业过程中,怀远镇杨家村的瓜、果、蔬基地获自治区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庆远镇的葡萄、哈密瓜、果蔗,洛西镇优质大米、家禽等也成为闻名区内外的特色农产品。

  产业能人树立榜样,龙头企业带动发展。通过“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企业带全市”发展模式,引导特色产业茁壮成长。庆远镇东屏村王家甫屯韦家智承包了50多亩土地种植优质葡萄品种,年纯收入40多万元;北牙瑶族乡平里村新村屯班正忠租赁100亩土地种植“双高”糖料蔗,年纯收入25万元。在种植大户的带动下,目前,宜州建成水果示范基地8个,其中,50亩以上水果种植大户有39户,带动全市水果种植9.4万亩,全年水果总产量7.78万吨,产值2.4亿元;建成“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16个,面积8863亩。同时,涉农加工企业带动明显,涌现出一批带动性强的当地企业。“我们公司年加工干茧1800吨,生产白厂丝500吨,蚕丝被12万床,直接带动农民工就业500多人,带动养蚕户3万多户。”广西嘉联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唐映珊说。

  一村一品、一乡多业产业发展模式,有力支撑了宜州市甘蔗、桑蚕两大支柱产业。目前,宜州甘蔗产量占河池市总量的36%以上,种蔗农户近7万户,2013/2014年榨季进厂原料蔗172万吨,农民种蔗收入7.83亿元。2013年,宜州桑园面积32.3万亩,鲜茧产量5.4万吨,农民养蚕收入22.4亿元,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继续保持全国县域第一,茧丝绸相关企业发展到20家,装配自动缫丝机207组,装机量和缫丝能力居广西首位。

  (周国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