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整齐,路面宽阔,绿树成荫,管理民主,到过港北区庆丰镇新塘移民新村的人,无不称赞有加。鲜为人知的是,该村现有的布局,源于上一世纪70年代初该村5位老人目光远大的规划。
1967年秋,为支持达开水库建设,按政府部署,港北区奇石乡古龙村300多人搬迁至庆丰镇新塘村筑建泥房聚居。1971年的一个夏夜,特大洪水突如其来,该屯多半泥房倒塌,失去居所的大部分人迁走,仅有6户31人留驻,其中有5位是70岁以上的老人。
这6户人家需及时重建家园。按农村习俗,5位“长老”的意见最重要。他们认为,迁驻地如此平坦,大家刚迁来时因时间紧迫,没有任何规划,随意搭建房子,实在可惜。现既然洪水作祸,可趁势化不利为有利。经多次讨论,他们作出决定:所有劳动力集中力量清理倒塌房墟,在不超出政府给出的大范围内,考虑每户除人居外还有猪栏鸡舍等,以每格300平方米的规格按“井”字开沟划地。无论什么时候,哪户人家建房都要“对格入座”,如何使用由各家按需决定。另所有新建人居房屋基脚及地面以上1米均砌石头,以应对洪水侵袭;纵横屯路均留4米以上。在政府给予每间房屋补助150元的支持下,该屯重建泥瓦房屋16间,修建在洪水中幸存房子4间,总体上排列有序,房前屋后的菜地暂时成为绿化地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屯户数由原来的6户增至20多户。泥砖瓦房屋在该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原规划所留宅地足够,且大部分人已有能力盖楼,没有一户在分家时发生涉及宅地的纷争。在移民新村建设、城乡风貌改造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在当地农业机械化的积极影响下,该屯拆除泥砖瓦屋和禽畜棚舍,建成20多幢排水畅通的新楼,改“新塘村搬迁屯”为“新塘移民新村”。
一般地,整体重新规划和改造是每个城乡风貌改造屯(点)的首要任务。而新塘移民新村因原整体布局已经很好,就省去了重新规划的功夫。群众群策群力,把主要精力放在统一楼房外观、硬化水沟道路、建设自来水塔、增加绿化面积和实行民主管理等工作上。记者日前在采访中看到,绿化方面,该村除每户庭院、纵横干道两旁均种有景观树和花草外,村前连片绿化面积竟达3000平方米。据了解,该村建设移民新村时按有关规定建成连片绿化地4亩,后在政府关于进一步搞好绿化工作的号召下,有7户主动让出原开荒出来的准宅基地和菜地。上月,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该村种下绿化价值8万元的绿化苗木。村民组长潘培新说,全村27户人都不会忘记,几十年前,前辈做出了一个惠及子孙的规划。现在,他们的心愿是在村前建造一个生态公园,让子孙拥有一个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