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州区“美丽机制”助乡村美丽蜕变

“将垃圾打包放到指定位置”是玉州区城西街道玉豸村村民7年前约定俗成的一个“清洁制度”,现在成了村民们的一个日常生活习惯

  村道上摆放着垃圾桶村民将垃圾丢到桶里,有效减少了村道上散落的垃圾。(记者沈善东摄)  

  村民自觉将垃圾打包,放在家门口或路边,每天清洁工统一清运。

  一个小习惯,可以改变一个村的环境卫生;一个简单的“美丽机制”,能够彻底改变一个村的“脏乱差”现象。玉州区城西街道玉豸村推行了7年多的“美丽机制”,使全民参与到乡村环境卫生清洁行动中,实现了乡村环境的美丽蜕变。

  村里的垃圾去哪了?

  3月21日,记者走进玉豸村,笔直的村道上整洁有序,道路两侧都有村民居住,但却看不到有丢弃的垃圾,就连田埂、村间小路上也看不到散落的垃圾,村里的垃圾都去哪了?

  玉豸村与玉林城区相邻,很多村民住在村里,在玉林城区上班、经商。玉豸村下辖23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村里常住人口五六千人,这么多人每天会产生大量垃圾,这些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在我们村里你很难找到乱丢弃的垃圾。”一些村民得知记者是来采访清洁卫生情况时,他们纷纷围上来说。

  在玉豸村村委会,村支书陈献强给出了答案:“村民自觉将垃圾打包放到指定位置,清洁工每天统一清理运走。”陈献强说,这个简单的“美丽机制”彻底改变了玉豸村的村容村貌。每天上午,村里的清洁工都会开着三轮车来将垃圾收走,再统一将垃圾拉到垃圾中转点集中处理。

  玉豸村的“美丽机制”从2007年开始实施,从最初的村民们约定俗成的一个“清洁制度”,现在成了村民们的一个日常生活习惯。

  村里现在有3名清洁工,就是在2007年上岗成为清洁工的,一直工作到现在。村民按照每人每月交纳1元垃圾处理费或按户交纳,用以支付清洁工的工资,村里还给每名清洁工配备了三轮车用于收集和转运垃圾。

  村委会办公楼一楼外墙上,张贴了《玉豸村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将该村开展环境清洁卫生的工作细则公布于众。此外,村里收缴清运垃圾服务费的收支情况也在此公示。

  除了约定俗成的“美丽机制”,每逢重大节假日或是春节前,村里都会组织村民统一清扫村道,集中清理环境卫生。

  村民陈国灿告诉记者,现在大家都知道清洁卫生给大家带来的好处,不用动员,村民都自发参与到清洁卫生行动中。

  “美丽机制”带来改变

  玉豸村的“美丽机制”推行了7年多,彻底改变了该村卫生环境,而这个机制最初却是源于村支书陈献强的一句玩笑话。

  陈献强一直在玉林城区经商,2007年,他看到报纸上曝光玉豸村“脏乱差”的现象,对此他十分痛心,“我们村可以说是人杰地灵,况且又是靠近玉林城区,如此的脏乱差实在不应该。”此后不久,陈献强有一次见到当时的城西街道办领导,他开玩笑地说,要把村里的卫生环境整治好。

  当年陈献强当选为村党总支部书记,于是他把这句玩笑话变成了实际行动。

  3月21日下午,陈献强带着记者在村里走了一圈,逐一给记者指出以前的脏乱差集中点,现在这些地方已变得干干净净。

  “这些老房子已经没有人居住,尽管附近人来人往,周围环境仍然十分干净。”在村中老宅集中区的村道上,陈献强自豪地说,这几年全民参与“美丽机制”,村中没有了卫生死角。

  村民罗启云是村里的老党员,对于村里近几年来实施的“美丽机制”,他举双手赞成。“现在村里每次组织集中清洁的行动,村民们纷纷积极响应参与。”罗启云说,对村民有益的事情,大家肯定拥护。